为实现化经营和投资股权的集中管理,拟收购控股股东罗特克斯持有的上海双汇、意科公司、杜邦蛋白、杜邦食品、芜湖进出口、上海史蜜斯等6家公司部分股权,此次交易金额总计约7.3亿元。
为实现化经营和投资股权的集中管理,拟收购控股股东罗特克斯持有的上海双汇、意科公司、杜邦蛋白、杜邦食品、芜湖进出口、上海史蜜斯等6家公司部分股权,此次交易金额总计约7.3亿元。
公告显示,本次股权收购完成后,上海双汇、意科公司、芜湖进出口、上海史蜜斯将成为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杜邦蛋白、杜邦食品将成为本公司的参股公司。
据悉,双汇发展本次收购的杜邦蛋白、杜邦食品均专注植物蛋白领域,结合此前双汇联手阿里,参与人造肉概念相关活动等,有观点猜测:公司这是要加码布局人造肉领域了?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双汇来说,涉及人造肉概念的收购,无论从规模还是占比,都是极小的,所以认为加码或扩大版图都是夸张,但不可否认,公司已经开始储备有关于植物蛋白食品的技术研究。
关于此次收购背后的原因,蓝鲸记者拨打了双汇发展董秘电话,但截至发稿,记者并未收到相关回复。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向蓝鲸财经记者表示,双汇此次布局人造肉动作并不大,噱头大过实质,难改双汇目前主业结构,事实上,人造肉在还没有真正大规模面市,在更是面临文化、饮食习惯等诸多挑战,要广泛推广尚需时日。
7.3亿交易价,双汇一次收购6家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汇发展”)成立于1998年,主营业务是畜禽屠宰、肉类食品的加工销售和食品包装,主要产品是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生鲜品冻品。
据了解,本次交易的关联方罗特克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月,为本公司的控股股东,持有本公司73.41%的股权,主营业务为进出口贸易、投资和控股公司的业务。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总金额约7.3亿元,具体来看:双汇发展拟以1.97亿元的对价收购上海双汇26.04%的股权、4.27亿元的对价收购芜湖进出口49%的股权、2207.27万元的对价收购上海史蜜斯25%的股权、1802.93万元的对价收购杜邦蛋白40%的股权、5438.83万元的对价收购杜邦食品48%的股权、1108.63万元的对价收购意科环保49%的股权。
据此前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双汇发展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上升23.4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亿元,同比上升10.7%。而此次收购价格为7.3亿元,为2019年净利润的13.52%。
根据相关评估报告的结果显示,截至2月29日,上海双汇、芜湖进出口、上海史蜜斯、杜邦蛋白、杜邦食品、意科环保的净资产账面值分别为5.66亿元、1.81亿元、2890.67万元、3541.70万元、9501.01万元、2044.22万元;评估值分别为7.86亿元、8.72亿元、1.02亿元、4813.02万元、1.19亿元、2262.50万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收购较为合理,算下来是8倍市盈率收购,而目前股价市盈率为24倍,总体来看是利好;但也有其他观点认为6家公司总计不到9000万年利润,7.3亿收购,估值偏高。
而关于本次收购对公司的影响,太平洋证券表示,此次收购对上市公司财务层面影响整体较小,但是会减少相应关联交易和少数股东损益。不过总体来说是利好的,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国内业务,实现股权集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从生产、加工以及进出口等各个环节来提高公司管理效率。
双汇发展大手笔收购背后:重磅加码人造肉领域?
事实上,除了交易价格外,此次交易对象也是外界讨论比较多的一点。蓝鲸记者注意到在双汇发展此次收购的6家公司中,除上海双汇、芜湖进出口、上海史密斯三家收购标的均与双汇发展主业肉类加工及进出口相关外,另外两家杜邦蛋白、杜邦食品均专注植物蛋白领域,主营业务分别为液体浓缩大豆蛋白的生产销售、豆制品(其他豆制品:包括植物蛋白、豆类蛋白、分离蛋白、浓缩蛋白、植物水解蛋白、大豆蛋白聚合物及其副产品)的生产销售。
结合前不久双汇发展刚联手阿里在天猫开设“蛋白素肉”(植物肉)专区的举动,让人不禁遐想:双汇发展这是要扩大版图,正式加码人造肉领域了吗?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蓝鲸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双汇来说,涉及人造肉概念的收购,无论从规模还是占比,都是极小的,所以认为加码或扩大版图都是夸张,收购并不能改变双汇现有主业的结构,但是作为一种可能与猪肉制品形成互补或竞争关系的新技术,作为行业领头羊也必须关注,所以此次收购应该认为是双汇对新技术敞开怀抱,但未来是否能成为主业、还要看发展的状况。”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赵晓马也向蓝鲸记者表示,作为肉类消费大国,人造肉类制品市场相对空白,也尚未出现人造肉相关巨头,因此双汇发展作为肉质加工品龙头,在此时拟控股植物蛋白领域的公司,虽然不能直接理解为要进军人造肉类制品领域,但可以确定的是双汇发展已经开始储备有关于植物蛋白食品的技术研究。
人造肉噱头大过实质:国内推广面临诸多挑战
双汇是否要重磅加码人造肉领域还是未知,不过从目前来看,市场对其的反应却实为激烈,这背后也反映出人造肉领域着实备受关注。
据悉,人造肉概念出现至今已近10年,近一年多以来,更是大规模进入我们的视野,并带动了一部分相关概念股的上涨。
赵晓马表示,目前人造肉类产品在打开市场的方式也正在遵循欧美国家教育市场的经验:先通过和B端餐饮渠道合作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比如KFC和星巴克今年在市场都推出了含有人造肉原料的菜单,再逐渐开拓面向C端市场的人造肉包装产品。
这一行业“突然爆发”的背后,是资本炒作还是确有可观的前景呢?
据CIC灼识咨询估算,2029年人造肉在的肉类市场的份额预计将超过10%,达到近1,400亿美元,在肉类消费市场如此广阔的,以植物蛋白为原料的人造肉类制品的市场发展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不过,沈萌提醒,人造肉目前还是噱头大过实质,也不可能短时间取代猪肉制品。人造肉从技术成熟、市场接受,到法规监管等各方面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毕竟这事关食品的重大责任,所以炒作人造肉的往往背后都隐藏着的利益关系。
对于入局企业,赵晓马也提醒,需要关注的是,由于文化以及饮食习惯的不同,人造肉在可能将会遇到一些挑战:
首先,的肉类消费结构以猪肉为主,而人造猪肉的口感没有牛肉类及鸡肉类代替制品的口感那么接近真实的肉类。目前人造肉以替代牛肉、培根、香肠制品类为主的西式餐食,口味可以做到非常接近,而替代猪肉的人造肉基本为肉沫状,口感很难满足烹饪风味菜肴的需求。
其次,市场和欧美市场人造肉的消费群体不同。欧美人造肉消费群体以宗教群体,“素食主义者”和一些糖尿病等营养缺陷患者;而根据市场调查,人造肉的消费者画像集中在“80后”“90后”。而这类人群的特点是追求“网红元素”,消费行为并不是出于“素食”和“环保”等稳定长久的购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