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娃哈哈在有80多个基地,很大一部分都在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娃哈哈一方面帮助他们“造血”,通过勤劳致富;另一方面也促进娃哈哈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从“输血”到“造血”,背后是数十年的产业扶贫探索。
“我们‘康有利’这次的主打产品刺梨C压片糖果,原材料刺梨来自杭州市的对口支援地区——贵州省黔东南州。”5月29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就要亲自上电商平台直播,为新推出的保健品带货。宗庆后告诉记者,娃哈哈将不断挖掘各少数民族的有益健康的秘方产品,帮助产品销往。
上直播是偶尔为之,帮乡亲们脱贫致富早日奔小康,才是娃哈哈的初心。从1994年在重庆涪陵建厂开始,娃哈哈先后在17个省市投资85亿元,建立了71家分公司,直接吸纳当地人口就业近1.3万人(数据截至2019年底)。眼下,宗庆后又找到了一条“互联网+扶贫”的新路。
“当时涪陵的条件很差,工人们很久没开工,厂里电都断了。我把所有的中层干部都叫过去考察,没一个人赞同。”75岁的宗庆后回忆当初坐着快艇去涪陵考察的情景。之所以顶住压力,选择不放弃,他的初衷很简单,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建设。
在重庆市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老员工陈小刚脑海中,深刻的记忆还是26年前那位风风火火的浙江企业家。
那会儿,陈小刚在涪陵酒厂工作,刚满30周岁,一个月工资190元。乘着快艇来的宗庆后改变了他和很多人的命运。
“娃哈哈合并了涪陵糖果厂、罐头厂和酒厂3家工厂。很快,流水线上跑起了果奶、关帝酒等当时的明星产品。”1994年12月28日,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成立。娃哈哈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工人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第二年,公司盈利,陈小刚破天荒地领到了800元年终奖。
如今,娃哈哈在有80多个基地,很大一部分都在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娃哈哈一方面帮助他们“造血”,通过勤劳致富;另一方面也促进娃哈哈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从“输血”到“造血”,背后是数十年的产业扶贫探索。
在选人用人上,宗庆后摒弃地域观念,大胆使用当地员工,通过经营管理思想的引入、技术技能的培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使扶贫企业真正成为当地人自己的企业。“娃哈哈来得早,成效也大,是广元招商引资成功的企业,而今广元基地的生产规模在集团内能排前列。”广元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郑训莉说,公司除了总经理,全部都是本地员工。
娃哈哈一视同仁,不把贫困地区企业当试验田和淘汰落后设备、产品的场所,而是把有成熟技术、成熟市场的成熟产品引进去,把经营风险降到。
“现在娃哈哈的茶饮料在西藏卖得很火,去年又投了一条每小时3万瓶的高速水汽饮料生产线。”西藏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后勤主管兼工会阿旺说,流水线上先跑起来的必须是娃哈哈的明星产品,本地生产、本地销售,降低了物流成本,减少了销售环节。
在这些中西部及贫困地区企业内,娃哈哈一开始就推行“岗位责任制”“定额计件工资制”“黑板干部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观念,实施严格管理。每年阿旺都会和很多年轻干部一起到总部学习、培训。
“西藏娃哈哈是落户拉萨经济开发区早的3家企业之一,为当地带来了就业、税收,还带动了包装、印刷等配套产业。”阿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