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菜卖到蒙古国的新农人张淑华

http://www.5888.tv/ 2020/5/30 15:33:57 浏览次数:743 信息分类:食品招商 编辑:小禹
做为首都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新发地市场在32年的发展进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眼光、有想法、有胆识、有魄力的新型农产品经纪人,他们和新发地市场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成长,而张淑华正是其中之一。

做为首都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新发地市场在32年的发展进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眼光、有想法、有胆识、有魄力的新型农产品经纪人,他们和新发地市场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成长,而张淑华正是其中之一。

1995年,怀揣着500元钱和一身外债,张淑华来到了新发地市场。回忆起刚到市场时的经历,张淑华不由的感慨万分:“那时候太苦了,买馒头、鸡蛋都要精打细算,买10个鸡蛋要能吃上10天。自己挣够5000块钱,就还一笔帐;再挣点钱,再还一笔帐。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把债务还清了。”

2011年前后,张淑华承租了市场特菜大厅的一个档口,而这也可以视为其华丽转身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经营中,张淑华的一个朋友找到她,让她帮忙给找个供菜的客商给蒙古国那边供应蔬菜,而这个朋友一直在供应着水果。张淑华心想,还找什么,自己干呗。于是通过这个朋友牵线,和蒙古国的进口商洽谈签订合同后,她就干上了蔬菜出口的生意。刚开始干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对方标准严格,张淑华也亏损过一部分钱。她举例说“蒙古国那边卖黄瓜、西红柿都是论个卖,在配货的时候就要求个头基本一致。刚开始时,送过去十箱菜,其中一箱坏了,然后剩余的九箱也不给结帐了,问题是谁也不能不出现货损啊?”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张淑华咬着牙挺过来了,亲自监督,严格的把控好质量关,也终于赢得了蒙古国进口商的信任,那位进口商又陆续给张淑华介绍了十多家客户。

采访过程中,张淑华还曾感叹道“当初自己是背着一身外债来到新发地市场,现在不但债务还清了,还买了多处房子,生意也越做越大。而且自己的孩子也是在新发地成长起来的,婚礼还是杨洪凯副董事长给主持的。自己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自己‘讲诚信、重质量’的生意经,更离不开新发地市场领导的关心和关怀。”

后来,张淑华也陆续接过俄罗斯和韩国的订单,但是由于太忙了,怕质量控制不住,把这些订单推了,专心致志的做好供应蒙古国蔬菜的生意。张淑华说“现在每天一般要发四五个车,多的时候七八个车,从北京出发经二连浩特,到乌兰巴托,年交易额达1200万元左右。”

张淑华发往乌兰巴托的蔬菜运输路线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库大道”,这是一个兴盛了数百年的商道,于1924年被迫中止。许多迹象表明,张库大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会重新发挥它的运销作用,再现它昔日繁华的景象。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发展,一条条贸易通道被重新。新发地市场的商人群体在张玉玺董事长的引导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力拓展贸易。

火爆云展-线上糖酒会,永不闭幕的糖酒会
微信公众号
维维乳业有限公司(米奇销售部)
济宁维真食品饮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