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临近,我市农贸产品需求旺盛。9月25日清晨七点,白沙洲大市场水产车区,一车车活蹦乱跳的鲫鱼、鲩鱼、鳊鱼等正在卸货交易。这里是的淡水鱼产品批发市场,日均成交量达到3500吨,其中约25%销往武汉,75%销各地,小龙虾、螃蟹等远销俄罗斯、欧美以及东南亚地区。
国庆、中秋双节临近,我市农贸产品需求旺盛。9月25日清晨七点,白沙洲大市场水产车区,一车车活蹦乱跳的鲫鱼、鲩鱼、鳊鱼等正在卸货交易。这里是的淡水鱼产品批发市场,日均成交量达到3500吨,其中约25%销往武汉,75%销各地,小龙虾、螃蟹等远销俄罗斯、欧美以及东南亚地区。
这种繁忙的景象,是白沙洲大市场的常态。近年来,白沙洲农产品大市场始终坚持“以诚强农、以信惠农、管理、长效回报”的经营宗旨,持续发力,主动作为,坚定保障菜篮子工程建设,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大武汉农副产品供给,维护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为武汉市创建国家食品示范城市贡献力量。
砥砺奋进,阔步向前,目前,白沙洲农产品大市场成为华中农贸集散地,年销售农产品超400万吨,销售额320亿元,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的十强市场。
把握时代脉搏释放大市场特色优势
融入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做贡献
9月25日,白沙洲大市场蔬菜北区金果菜商行被进货的客商打了围,蘑菇、金针菇、杏鲍菇,味道鲜美的菌菇类蔬菜成了节前抢手货。走进商行,货架里的菌菇质量上乘,菜品干净卖相好,好几种菌菇已经快销售一空。
白沙洲大市场蔬菜协会会长安义明介绍,这是大市场专程在黄陂区,引导农户种植的菌类产品,通过种植基地直接进入流通渠道,目前商品远销山东、河南等地。因为在生产流程上,由白沙洲大市场把关执行了生态绿色标准,这样生产出来的菌菇,吃起来口感好,在市场上也深受消费者青睐。
2017年是武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市办公厅印发武政办〔2017〕49号文件,传达我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要求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推动城乡要素互动,推进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白沙洲大市场积极响应通知精神,针对黄陂区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优越、菌用原料丰富等有利条件,帮助黄陂区菇菌类蔬菜种植户,通过调整优化菌类结构、强化生产管理、引进名优品种等方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突破口,推动黄陂区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订单农业的模式,有效引导农户从种植基地直接进入流通渠道。为扩大销路,白大洲大市场还利用辐射农贸行业的资源优势,帮助农户联系外地商户购买,推动农户走上致富路。
目前,白沙洲大市场正在积极推广该种模式,“企业+基地+农户”,组织蔬菜区经销商给农户投资,种植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前往各地及武汉周边地区承包租用土地种植产品,种植基地货源直接进入流通渠道,推进一二三产业结合,既保障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和增收,又保障货源供给充补,稳定武汉农产品物价。
科技护航农产品可追溯保食用
互联网升级打造智慧农批大市场
作为我市“菜篮子”,白沙洲大市场蔬菜日批发量占全市70%。白沙洲大市场粮油经营规模也是华中,通过白沙洲大市场中转交易的粮食等产品,直接供给武汉市1000多万人口及周边各县市,是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粮食供应的重要枢纽及重要保障。近年来,白沙洲大市场以科技护航,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保障食用。
2015年,我市人大确立“一号议案”,“建立和完善肉类蔬菜质量追溯体系”,3年时间建成可实现市民“菜篮子”全覆盖、全环节的食品追溯。并提出,在白沙洲大市场建立批发市场追溯子系统要求。
目前,白沙洲大市场已建立了完善质量检测体系,每年初与各经营区域经销商签订食品责任状。2016年,大市场蔬菜检测75613个批次,水产品检测2920个批次,目前正在蔬菜区、水产区、粮油区推行使用“一票通”销售票据,详细记录商品来源和去向记录,并在蔬菜区安装27台查询机,建立蔬菜农产品追溯系统,对食品的追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年来,白沙洲大市场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逐步打造智慧农批市场。
2012年,白沙洲大市场开始在郊菜区实行电子结算交易。2014年,联合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推出湖北首张市场银行联名IC卡,此卡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电子结算推广的要求,还可以利用此卡在市场内自助缴纳停车费、水电费及租金,实现了“一卡在手、全场通行”。
2015年,白沙洲在坚持原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引进电商平台,为场内经营户提供了更广阔的业务拓展渠道。电商平台和江苏、广西以及东北等地10多个大型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互联互通,打通上、中、下游信息流。在平台上,货主可轻松联系上司机,单次货运量不多可以拼车,节省成本;司机可通过电商平台轻松找货、拼货,来回不空驶。线上拍卖模式,帮助解决大型批发商进货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