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9日,由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的《食品与监管高级研修班》(期)在武汉大学星湖园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分别由湖北省食品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审查专家库专家应晨江老师,湖北省质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巡视员王振利老师进行授课。
2018年12月8—9日,由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的《食品与监管高级研修班》(期)在武汉大学星湖园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分别由湖北省食品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审查专家库专家应晨江老师,湖北省质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巡视员王振利老师进行授课。
此次培训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新民营经济发展,打造名企、名品、名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破解食品质量监管难,食品企业形象差,食品风险大等诸多难题提供思路方法,近百余名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与其中,我司检测中心员工张琴、张琼、邱伟,带领市场水产经营户2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首日,应晨江老师从近年来国内外食品的典型事件讲起,深入阐释食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认为,从概念上来说,世界上并不存在的食品。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污染了所有食品来源的基础——土地、空气和水源,因此食品企业能做的只有不断提升品质、尽量追求相对的食品。他指出,随着人口爆发性增长,地球环境急剧萎缩,即便国内食品监测和评估体系日益完善,但前所未有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并以“DDT”举例,论证了食品从原料的种植、生长、收获、捕捞、屠宰、加工、贮存、运输、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难以预计的伤害。
应晨江老师还强调,食品的直接体现是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出现的疾病,一般分为性(感染性活菌)、性、动物性(河豚、鲐鱼)、植物性(毒蕈、发芽土豆)、化学性(添加剂)等等,一旦发生食品问题,要冷静应对,分清类别、对症下药。食品污染主要分为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等)、化学性污染(添加剂、农药等)和物理性污染(注水、放射性元素)等等,作为食品问题的责任人,想要避免食品污染就要从以上三方面源头进行排除。尤其要注意防范产毒霉素,这是食品变质、腐败、污染的常见因素之一,也是评估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采用低温、加热、脱水干燥、提高渗透压、降低ph值、辐射和化学防腐剂等方法进行针对预防。
次日,王振利老师结合自身近四十年工作的实践经验,将单调枯燥的法律法规解释得通俗易懂,其中不乏以标准制定者的视角设身处地站在企业角度出谋划策。王老师认为,生态是食品的前提,法律法规是对现实妥协的产物,如果人人可以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就不会出现食品问题。
王老师通过剖析丰富的亲身案例,对食品相关的《刑法》、《产品质量法》、《食品法》、《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广告法》、《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食品、食品添加剂及标签、标识管理规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情境模拟,尤其对于学员关心的实际法律问题作以现场解答。她强调,食品法属于技术法规,目前由多部门共同执法,各个法规之间不仅互有补充,也有矛盾。各企业在接受执法时,首先自身懂法,知道监管部门要检查什么,才能提前做好准备;其次要不卑不亢,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提出合理的质疑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例如不能通过某一样品的抽检断定某一批次的不合格;随机抽样并非随便抽样等等;要配合监管部门,共同筑牢食品的大堤。
此次培训采取课堂授课、互动交流、案例分析、现场提问等方式进行。广大学员表示,培训过程生动活泼,授课内容易学易懂,现场组织严密,后勤保障贴心到位,不仅帮助自身企业了解食品方面的知识,掌握了思路方法,找准了自身定位,更为来年企业发展踏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