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教育界小组讨论会休息期间,记者专程就部分老百姓仍心存疑虑的食品添加剂有关情况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作为一名教育学者和我国食品添加剂研究专家,为了让广大读者和广大消费者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孙宝国委员娓娓道来,用直接而平实的生活实例开启了一场知识普及课。
普及食安知识,解密身边生活。孙宝国委员说,食品添加剂本意或者说是出发点,就是要维护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质量,改善食品风味。食品添加剂,生活中处处都有,只是大家好像还没有体会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享用食品添加剂带来的色香味美的美食。比如说口香糖,口香糖是薄荷味的,加的是薄荷香精,草莓味的加的就是草莓香精。我们喝的可乐,可乐的香味也是可乐香精。还有,每个人都应该喝过汽水,或者啤酒,这里面的二氧化碳是防腐剂,也是食品添加剂。再比如,家里做饭总需要用油盐酱醋,油里面要加抗氧剂,酱油醋要加点防腐剂,不加防腐剂的话,那就长毛了,盐里面不加抗结剂就结块了,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我们都在用。还有的人发馒头、烤面包,买双效泡打粉,双效泡打粉是什么?就是膨松剂,我们生活当中处处都有食品添加剂。
做好管好行业,更好服务人民。关于食品添加剂,我们现在不是要躲开,而是把它做好管好,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使我们的食品更安全,质量更高。香精加到食品当中是为了改善或者提升食品的风味,从安全性上来讲,都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了。其实大部分香精里面的成分也就是香料,都是天然食品当中的或者天然的香料里面提取的,安全性上是有保障的,大家完全可以放心食用。食品也好或者说香料香精也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每个人能够享受到这个美味,但是未必都会成为香料、香精方面的专家。所以要请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按照法规的要求,严把安全关。现阶段食品添加剂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就是违法添加,就是不允许加的被加进去,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现在基本上是好少好少了。从三聚氰氨开始,国家加大了打击力度,这方面基本上遏制住了。第二个问题是,食品添加剂的超量使用,这种情况也许还有发生。虽然在做风险评估的过程当中,对食品安全添加剂从管理的角度考虑,加了很大的保险系数,一般是加了100倍的保险系数,这是国际通行做法。食品添加剂它的使用量是通过风险评估做出来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量,但是实际生产中,不是按照这个量来做的限制。一般的做法再除上100,这个量作为用量,这个是非常大的保险系数。但孙宝国委员话锋一转:“不管是多大的保险系数,超量添加是不允许的,也不能含糊。对监管来讲,应该加强对超量的、超范围的、超过残留量方面的监管,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人民吃得放心,百姓买得放心。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人民吃得放心”。在政府报告当中讲到,“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大家不放心,这是一个大问题。作为专家,就要跟大家讲什么是食品安全问题,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哪些对人体能够造成影响,哪些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大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等等。这些问题都要跟老百姓讲清楚,特别是遇到热点的问题,我们有关方面要及时跟大家解惑。现在还有一个问题,网上自媒体传的很多东西,信息良莠不齐,有的东西属于旧闻或者已经证实是谣传,可又被人专门拿出来炒,如果以前没听说,这一出来又吓了一大跳,这方面的情况也有。大家要通过自己的判断,能够做出一个比较合乎客观实际的辨别。讲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是这样。农村是提供食品原材料的地方,源头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的隐患不亚于食品加工的过程。所以说我们加强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包括教育,不光是对农民,也对市里的人,大家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农村食品安全方面,我们更要加强。
参政不离主业,议政紧贴民生。当记者问到今年提案时,孙宝国委员说:“我这次提的提案也是跟食品安全有关的,现在很多的食品在商标中把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色素、零添加等作为噱头,这种状况无形中在误导了消费者,好像觉得不添加的就好,添加的似乎就不好,这个既不符合事实,也加大了老百姓对食品添加的误解和食品安全的恐慌。我提了一个提案,就是要通过法律法规标准完善,禁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他补充说道:“现在的食品,应该说离开了食品添加剂,无从做起,食品质量也不了,食品安全也不了。美国的食品添加剂允许品种就比我们多得多,对这个大家是个误解,不能再加深这个误解,尤其从生产企业来讲,一边在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边拿来误导消费者,这是不应该的,不能大肆宣传这个。食品添加剂某种情况来讲,它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和丰富多彩的食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