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食物不再局限果腹,当安全深系千万民生,一场名为“食品安全”的城市革命,在浙江各地欣欣蔓延。食品安全监管,任重道远。从田间到餐桌,如何保障老百姓的“舌尖安全”,浙江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区)”作,探寻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安全之路。
整改提升后的白酒小作坊。
诸暨,西施故里,人杰地灵之域,美酒佳肴更少不得。古往今来,豆制品、挂面、糕点、年糕等传统美食,都是诸暨人餐桌上的心头爱。当地人将蕴含诸暨文化的美食,通过家族传承发展到现在,形成了量大、面广、规模小的小作坊生产格局
小作坊准入门槛低,产品又多为日常所需,与消费者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小作坊的安全生产在食品安全与流通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条件简陋、环境欠佳、生产流程不规范、原辅料把关不严、添加剂使用不规范等都是小作坊普遍存在的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诸暨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科科长蒋志祥告诉记者,“我们在做的就是让食品更安全。”
超前的意识让诸暨在小作坊提改上实现了抢跑。早在2008年,诸暨开始对小作坊进行整治,而这一干就是十年。
2015年,当时36岁的朱翔宇在浣东街道里钱村开办了年糕加工厂。每天下午5点下班后,朱翔宇必做的是打开紫外线灯给整个作坊消毒。今年8月中旬,记者走访时发现,作坊内刚完成一批散装年糕片的生产,收拾的十分干净整洁,空间宽敞、明亮。而在朱翔宇的记忆里,过去的作坊都设在老房子内,不仅有灰尘从房顶落到加工原料上,甚至有老鼠、蟑螂等害虫出没,食品安全岌岌可危。
卫生敞亮的年糕小作坊。
“自从开始整治小作坊后,常有工作人员过来检查和指导整改卫生。我们还特地增设了酒精消毒器和专用的挡鼠板,确保食品安全‘零隐患'.”朱翔宇说。
记者在加工间墙上的公告栏里看到,营业执照、工作人员健康证一应俱全,此外,还有专人每日更新相应的食品生产安全信息。朱翔宇告诉记者,小作坊整改提高了作坊主的食品安全意识,规范化的生产不仅让作坊主对自己的产品更放心,老百姓也能吃得更放心,“现在产品质量越来越好,经顾客们口耳相传,效益自然就好起来了。”
小作坊整治讲究“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小作坊类型,诸暨市采取了各异的整治办法。以“同山烧”为主的白酒小作坊为例,诸暨市于2015年出台了《白酒小作坊产品生产销售管理办法》,在省内首创白酒小作坊备案管理。目前,全市已有71家小作坊实行了标准化改造,流程化备案。通过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建设豆制品加工园区,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城区各处的9家作坊,极大地改善了以往城区豆制品作坊脏、乱、差的状况。
从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到分类整治、确立统一标准,大到制度建立、功能布局,小到挡鼠板、货物堆放,诸暨小作坊整治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目前,该市共有162家小作坊实施了登记或备案,其中有8家正在力创“省级名特优小作坊”.
事虽难,做则必成。小作坊的安全生产是“食安诸暨”这座大厦之基础,诸暨“以小护大”,让小作坊整治成为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区)创建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