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健康奶,将成为行业新宠

2018/11/6 8:50:09 阅读数:1678 信息分类:饮料招商 编辑:小川

豆浆一直是中国家庭早餐桌上的常客,人们对它习以为常,以至于对植物奶市场近乎忽略。近几年,植物奶在大洋彼岸吹起了一阵热潮,这种热潮也影响了中国消费者和投资市场的选择。

英敏特认为,植物奶“功能性益处”和“特别的口味口感”是它受欢迎的原因。而调查发现,影响美国人消费决策重要的因素是口味,之后才是价格、健康益处、原料来源和是否天然。不过,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植物奶的出现归根到底是人们需要一种新口味。

植物奶市场打开

根据英敏特的报告,2017年植物奶(或者说植物蛋白饮料)在美国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1.1亿美元,2012—2016年复合年增长率达20%。植物奶市场已经打开,而且品类越来越丰富,除了主流的杏仁奶、豆奶和椰奶,还出现了藜麦蛋白饮料、山核桃蛋白饮料、米浆、榛子奶、亚麻籽奶等。美国星巴克的蛋白质基底选择已经很丰富,除了牛奶、豆奶,还有椰奶和杏仁奶。

植物奶开始瞄准的是乳糖不耐受的人群,作为牛奶的替代品推出,健康卖点很快扩大。但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调查,买植物奶的人并不是戒断了动物奶,90%还是会喝牛奶,只是摄入量减少了。英敏特的饮料分析师梅甘·汉布尔顿称:“实际上牛奶具有植物奶消费者看中的那些因素(矿物质、维他命和蛋白),但消费者们对此缺乏认识。”可溶性纤维比较高等都是植物奶比较好的卖点。

就像任何食品或者营养学的研究一样,不管是关于牛奶还是植物奶,你总能听到两面的声音。纽约大学营养学教授玛丽恩·内斯特尔说:“从营养角度来说植物奶有它的价值,但是就像大多数加工食品一样,吃食材接近原始的状态——杏仁、燕麦总是更好的。”豆奶可能是例外情况,黄豆被做成豆腐、豆浆等制品之后,消化吸收率更高。据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研究员的对比,杏仁奶、椰奶和米浆的蛋白质含量都不如牛奶,只有豆奶接近。

植物奶阵营的观点是:人不需要那么多蛋白质。“西方人的饮食中蛋白质过量,但是缺少纤维。”瑞典燕麦植物奶品牌OATLY的CEO托妮·彼得森说,这样的声音之前也有相关理论支撑。美国营养专家在美国医学会小儿科期刊上发表文章称,健康的成年人如果饮食中已摄取了足够的蔬菜、坚果和蛋白质,喝牛奶不会有额外的好处。

对于植物奶可替代牛奶,似乎很难有定论。不过,植物奶产品已经成为一种上升中的消费趋势,公司的投资让所谓的趋势更像回事。相比科学研究结论,人们更能接受成熟的消费品和商品促销。通用磨坊两次投资杏仁奶制品品牌;可口可乐在中国收购了中绿粗粮王,还投资了拉美市场排名的豆奶品牌;达能在2017年以125亿美元收购了白波食品,旗下重要的品牌资产植朴磨坊、SoDelicious都是植物蛋白饮料;百事也看到了燕麦奶的市场,旗下燕麦品牌桂格明年将在美国推出燕麦浆饮料;作为植物性饮食的明星公司和品牌,做椰子水起家的唯他可可也推出了椰奶。

包装豆奶未来增速将加快

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中国包装牛奶(冷鲜奶和常温奶一起)的市场已经超过了1222亿元,是包装豆奶饮品市场的10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制豆奶/豆浆的餐饮渠道比牛奶更广,从肯德基、麦当劳到永和大王,甚至是正餐店。另外,中国人也有自制豆浆的习惯,豆浆机一度畅销,把豆浆机公司送上了市,但这些都没有纳入统计口径。

包装豆奶豆浆未来的增速会更快。据欧睿国际数据,2014—2018年,中国市场包装豆奶饮品(包括即饮豆浆)年复合销量和销售额增长分别为9.3%和12%。未来5年,豆奶豆浆饮品的增速还将是牛奶的两倍以上。但这不是因为“植物性饮食运动”,也不全是因为较大的乳糖不耐的人群,而是因为中国人吃豆制品的传统。

目前,植物奶在中国市场还未形成具体概念,尽管人们喝植物蛋白饮料有一段时间了,在上世纪90年代或更早就涌现了露露杏仁露、维维豆奶、银鹭花生牛奶、椰树牌椰汁等全国的植物蛋白饮料品牌。

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中,年轻化、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植物奶品牌还不多。走进上海的罗森或者全家冷柜,留给酸奶和牛奶的陈列架都有三到五排左右,但是植物饮料还凑不齐一排。一些公司看到了植物奶市场消费升级的空缺,达利园在2017年推出了“豆本豆”,不到两年,它就在包装即饮豆奶品牌中获得了4.8%的市场份额。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