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市场监管局:用大数据织起食安“智慧网”

2021/6/10 17:09:51 阅读数:362 信息分类:食品招商 编辑:文悦

“大数据”与“食品监管”融合,织起食品安全“智慧网”,不断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近年来,贵阳市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严格按照“四个严”,结合实际职能,加快“大数据+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整合各级政务数据,建立共享数据库,实现食品加工、零售餐饮生产、流通、售后等环节的智慧全域监管,切实提高了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形成共治共享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助推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

以“大数据”为纽带 打造监管闭环

5月18日,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中,1000余户商家销售的生鲜包装上,统一张贴了二维码,连着全省农批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智慧食安追溯平台”。

通过扫描二维码,作物信息、农药施用、兽药使用、生长环境、商标认证、食品产地、批发配送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个二维码能让消费者知道所购买的农产品的种植源头、采摘、运输、装卸等全流程。”贵阳农产品物流园食品安全部有关负责人罗建芝说。

罗建芝介绍,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建立了商家准入数据库,进场交易前,商家需录入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摊位等数据信息,其农产品购进时,检测结果、来源渠道都可查询。如果批发商或零售商在物流园进货,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后,调动数据信息,很快就能查到源头信息。

为守好食品安全一道防线,在观山湖区云上方舟惠民生鲜超市快检窗口,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会在超市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对当天的肉蔬鲜果进行快速检测。

“每天,超市要进行30批次生鲜快检,查看果蔬农残是否超标、蛋禽检验检测标识是否齐全,不合格产品登记数据系统,上报有关部门进行专业检测。”观山湖区云上方舟惠民生鲜超市有关负责人孙群英说。

“食品流通领域引入大数据智慧监管手段,能够强化企业的自律自查意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倒逼机制,主动落实主体责任,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护航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处长张妮说,贵阳市聚焦食材源头追溯,利用信息化手段,围绕索票索证、运输流程、物流信息等对企业和食品进行溯源管理,实现“源头阳光”。

一直以来,贵阳以大数据为,创新智能监管手段,探索建设具有贵阳特色的两个平台、三个门户和四个统一板块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校园阳光餐饮系统、自查报系统等功能融合,利用大数据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链条监管,监测食品生产、包装、销售等环节的操作流程,完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风险预警、监管效能等体制机制,实现从生产到流通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大数据”的纽带,正连接着食品生产、流通、售后溯源全域监管的各个环节,织起了食品安全生产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监管“智慧网”,筑牢了防护食品安全的“智慧墙”。

在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检验检测实验室里,两名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测人员正对新生产的牛奶进行安全检测。“奶制品属于食品安全监管重点产品,属于B级风险类食品,抽检频率相对较高。”一名监管人员说。

分类分级监管根据食品风险程度分类、企业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分级和食品安全信用记录进行综合评估,科学评定生产企业的风险等级,并衡量监督检查频次的监管模式。

“根据企业的食品生产状况,将企业信息录入数据平台,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处长李毅说,企业分级时考虑企业生产许可实地核查、日常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等因素,进行加权计算,得出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确定企业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级。

一直以来,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市市场监管局依托“大数据+”手段,致力于寻找破解食品安全生产监管应急反应时间短的方法,对全市520余户食品生产企业、6.69万户食品经营单位实行A、B、C、D四级信用风险分级管理,节约执法成本,提升执法效能。2020年,已对全市525家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49379户食品经营户全部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对全市26615家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量化分级管理评定。

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智慧系统,对风险低信用好的企业减少抽查检查频次,对风险高信用低的企业实行从严监管等差异化监管措施,引导其诚信经营,惩处违法失信。同时,充分发挥“食安监”“食安测”大数据平台作用,强化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到终消费的全过程质量监管,提升食品生产质量。

此外,贵阳市不断完善食品安全诚信运行机制,全面发挥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功能,并建立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档案,推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建立食品企业红黑榜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登记管理,能更好地为培育地方品牌奠定基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出台了《贵阳市工业质量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万企融合”行动,针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深入开展食品、农产品品牌培育行动,实现品牌数量质量双提升。目前,全市培育食品商标3177件、“三品一标”305个;5家餐饮企业获评“五星金钻酒店”,A级餐饮店达120余户,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有2个。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信息化预警,能提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近两年,贵阳市依托国家、省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强的食品安全动态信息数据库,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发布制度,形成服务于食品安全监测分析、信息通报、事件预警、应急处理和食品安全科研及社会公众服务的网络协同工作环境。

市市场监管局强化风险管控,出台《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规则(试行)》《贵阳市市场监管局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机制(试行)》等文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抽查,强化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收集、筛查、研判和处置,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控,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同时,强化社会共治,出台《贵阳市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共享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搭建联合惩戒平台,强化企业信用监管。截至目前,共向全社会公示行政许可信息6.38万条、行政处罚1.23万条,开展联合惩戒1000余次。

数化万物、智慧监管。贵阳市乘着“大数据”东风,构建起具有贵阳特色的智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有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推进“传统监管”向“数智监管”转型升级,逐渐构建起齐抓共管格局,为贵阳贵安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明厨亮灶”保障师生用餐安全

5月18日,中天中学方舟校区,厨房洗消间、切配间、烹饪间、打餐间、库房等区域,错落安装了68个摄像头,监控工作人员加工食材。

在学校总务处办公室、学校教学楼前,在校师生可以通过“食安通”平台大屏幕,看见厨房里工作人员的操作。

学校外,学生家长通过云岩区“食安”小程序也可以看见此番场景。

“‘明厨亮灶’督促学校接受多方监督,增加学生、家长对学校食品安全的信任。”中天中学方舟校区总务处副主任李永红说。

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是贵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数以万计在校学生的用餐安全。为此,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卫生健康等多个部门,推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共治平台”,通过在校园后厨关键点位布控监控摄像头,实现厨房现场反馈跟踪处理、食材采购溯源,形成校园食品安全网上巡查和网上联动,督促学校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公众等,实现社会共治。目前,全市已完成1627所学校食堂的“明厨亮灶”工作,创新了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机制。

下一步,贵阳市将进一步优化升级校园“阳光厨房”数据监管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

多方合力构建食安五级监管网

位于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中山西路站的“网红街”, 有77家中、西式餐饮店,每天吸引着约30万人次游客前来“打卡”。同时,这里也是云岩区打造的食品安全示范街。

据了解,“网红街”安装了46个摄像头,24小时监控商家经营情况,并接入云岩区市场监管平台,方便及时检查商家的食品安全情况。

“这里人流量很大,我非常在意饮食卫生。有关部门在商家后厨安装了摄像头,我在这里吃东西很放心。”游客王艳说。

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不仅要以人民为中心,还需要多方合力、共同监督。云岩区市场监管部门实施“网格化监管、坐标式定位、区域化定责”监管措施,由区市场监管局、16个市场监管分局、28个街道(镇)、174个村(居)委会及食品安全信息员,构建五级监管网,运用大数据监管平台,实行精准高效监管。

近年来,贵阳市大力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聚焦餐饮加工流程,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流程可视化、智能化、融合化监管。截至目前,全市餐饮服务企业已全面建成“阳光厨房”,完成摄像头安装的企业有近6700家,摄像头已接入互联网的企业有近1800家。

来源:中 国食品安 全网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