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奶业优质发展,源头把控愈发重要

2021/7/8 9:00:46 阅读数:972 信息分类:食品招商 编辑:梦洁

随着消费升级与生产工艺的优化升级,我国以杀菌乳、酸牛乳、配方乳等为代表的液态奶市场已经相对成熟,与此同时,对源头生鲜乳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亟待规范生乳生产技术、生乳分级,从源头把控乳制品的安全,以确保生鲜乳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近日,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生乳生产技术规范》《生牛乳质量分级》《生乳中菌落总数的控制技术规范》等6项农业行业标准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制,现公开征求意见。

据了解,自2010年生乳国标公布以来,一直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过程控制技术规范标准。2018年,《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明确提出,加强乳品生产全程管控,建立健全养殖等全过程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因此,制定《生乳生产技术规范》能更好地服务奶牛产业健康发展。据了解,该规范着眼于生乳的生产与牧场管理技术,为保障生乳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分等分级”是近年来乳制品行业一直关注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明确提出相关要求。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产后分级……”;2018 年,《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建立生鲜乳质量分级体系,引导优质优价”;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门印发的《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2018—2022年)》重点强调,“加快推进农产品按规格品质分级整理、提升农产品分等分级等能力”;2020 年,中共中央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小康的意见》再次强调,“加强农产品……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生鲜牛乳质量分级》(DB 64/T1263-2016)和《辽宁省生乳团体标准》(T/DALN002-2019)等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中也引入了“分级”的概念,并且出现“特优”“优级”“合格级”等分级标准。

我国地域广阔,奶牛养殖业发展历史较短,养殖方式千差万别,生乳的质量水平差异很大。生乳分级的优点是引导加工企业把优质奶源与一般奶源在加工产品时区分开来,避免混合使用造成浪费,使优质奶源物尽其用。不同的奶产品或者不同的加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等级的奶源进行加工,为消费者提供基于奶源等级的奶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终引导整个奶业优质发展。

菌落总数是反映生乳在生产过程中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和冷链运输质量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我国标准 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规定菌落总数限量为200万CFU/mL。但是从近几年生乳中菌落总数的监测结果看,菌落总数含量高低差异很大,在验证的样品中,有3.1%超过限量,个别地区菌落总数仍有超标现象,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控制生乳中菌落总数的含量水平,有必要制定《生乳中菌落总数的控制技术规范》。

另外,目前国内外均无奶及奶制品中乳铁蛋白的检测方法。为乳铁蛋白在奶及奶制品中的安全生产和使用,建立奶及奶制品中乳铁蛋白的检测方法迫在眉睫。乳铁蛋白是母乳中含量丰富的天然成分,约占人乳总蛋白的20%,其营养价值至少有两方面:一是作为氨基酸的膳食蛋白源;二是有利于铁的生物利用。婴配粉中强化乳铁蛋白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帮助婴幼儿抵抗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腹泻、肠炎等婴儿常见疾病。因此,将乳铁蛋白有效合理地应用于普通婴配粉中,既可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又对婴幼儿的健康起到保护作用。为此,乳铁蛋白成为乳制品质量评判的重要指标之一。

未来,随着生乳生产、分级、菌落总数控制等相关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出台,将从源头对乳制品生产原料进行层层把关,促进我国乳制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福建农业农村厅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