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模式”使特色食品产业蝶变

2022/7/7 9:16:43 阅读数:584 信息分类:食品招商 编辑:冬冬

义乌小商品市场闻名遐迩。敲糖换鸡毛的拨浪鼓,摇出了“小商品王国”的奇迹。义乌制作红糖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传统产业,义乌红糖的制作也存在着粗放、散乱等问题。近年来,通过对红糖产业的规范化探索,义乌总结出质量带领、标准提档、品牌保护的“义乌模式”,并逐渐推行至其他地产食品。

红糖是义乌农产品的“三宝”之一,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质地松软,甘甜味鲜。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义乌红糖》和《义乌红糖加工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通过设置严谨的指标体系,规范化的工艺流程,有力推动了义乌传统红糖产业健康发展。

义乌市食安办制定了《义乌市红糖产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提出依据“规范一批、扶持一批、整治一批”的要求,全面落实义乌红糖三年治理工作计划。

义亭镇吴村红糖厂原来是村民出资村民共用,没有专人管理,还曾因环境卫生不达标被曝光。启动改造前,义乌市市场监管局指派专人对接帮扶,从设计图纸、推倒重建、建成验收到投产前的人员培训,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指导。改造完成后的吴村红糖厂,功能区块划分明确,工作人员着装规范,生产环境一尘不染。“红糖厂改造前,有部分糖农不理解,我们一户一户做工作,算清改造经济账,说透取证生产的好处。”吴村糖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礼松介绍:“改造完成后的红糖厂,无论是糖农还是消费者,人人看了都说好,效益也高了。”

在镇街食安办和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市红糖生产加工单位从原来的79家整合减少到48家,所有小作坊企业都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通过3年的改造提升,以往红糖加工无序生产、无证生产、管理混乱、环境卫生不达标等多种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质量带领、标准提档、品牌保护,已成为地产食品规范提升的“义乌模式”。2019年3月,《义乌蜜枣》《义乌蜜枣加工技术规程》《义乌南枣加工技术规程》《义乌大枣生产技术规程》4项团体标准相继发布实施。目前,全市标准化南蜜枣生产基地成功获批《食品生产许可证》,顺利在蜜枣加工季开工生产。

对比家庭作坊的加工模式,生产基地不但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对品质的控制也更为严格,“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规定,基地要对原料枣以及成品开展质量检测,合格后方能出厂。”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后宅所负责人介绍,现在各环节的温湿度把控也由原来的凭师傅经验改为仪表控制,成品的品质将更为稳定,消费者购买也将更放心。为守护这份“甜蜜”产业,义乌已向上级部门提交了“南蜜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