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2022/8/25 8:53:46 阅读数:1005 信息分类:食品招商 编辑:冬冬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态度。从保温杯泡枸杞到熬夜水,中式养生的受众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式养生的崛起与国潮的兴起,加深了消费者对药食同源的认知,使得药食同源市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法规之下的“既食也药”

在食品行业,习惯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称为“药食同源物质”。肖培根院士将“药食同源”诠释为“药食同理”“药食同用”“药食两用”等更为丰富的内涵。1987年,在《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的附表中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收载33种。1988年,原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详细公布了“药食同源”中的29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增至61种(1种重叠)。1991年,原卫生部卫监发〔1991〕第45号文和1998年卫监发〔1998〕第9号文,分别增加8种,至77种。肖培根参考《神农百草经》中列为上品的中药,重新拟定名单,由原卫生部在2002年3月发布“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通知公布了86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此名单一直沿用至今。

之后,又陆续公布了两次药食两用物质名单及试点,将药食两用物质增加到102种。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卫食品发〔2021〕36号)”规定,指出食药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的物质。该通知正式将食药给予了定义。

前景广阔的药食同源原料市场

药食同源原料在国内外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为23.8亿美元,出口量86900吨,排名前10的热点品种为甜菊叶提取物、薄荷醇、桉叶油、万寿菊提取物、辣椒提取物、甘草提取物、柑橘幼果提取物、越橘提取物、芦丁、银杏叶提取物,总出口额达12.1亿美元,占提取物出口额的51.2%。其中,甜菊叶提取物的出口额达到2.7亿美元。

国内药食同源原料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尤其是保健食品领域。2014年至2019年,我国获得批准的保健食品有6006个,其中中药保健食品(包括纯中药、含中药或含中药提取物)2820个,占比达到46.95%。药食同源在其中占很大一部分。尤其是一些研究充足、功能验证完善的原料更是得到了功能食品企业的广泛应用。

不仅在食品领域,在化妆品领域,药食同源物质也有非常好的应用。中草药提取物具有作用温和、刺激性小和安全性高等特点,特别是其中的药食同源品种,具有良好的美白保湿、防晒、防衰老等效果,因此在化妆品领域也得到认可。

中式养生机会带来的诸多思考

近几年消费者对于养生意识不断加强,滋补养生品类规模与人数高速增长,以传统药食同源为核心的食品品牌,有表现不俗的新面孔。产品更是五花八门,芝麻丸、熬夜水、龟苓膏、薏仁糕、阿胶软糖等吸引了不少Z世代消费者。

随着药食同源的兴起、更多新兴品牌企业与老牌企业的参与,药食同源产业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口感”不佳。传统中药材给人的印象是苦、难喝,造成了消费者对此类产品兴趣较小,难以形成复购,企业难以打造爆品。因此,需要更扎实的研发能力、感官评价方法与市场调研,开发出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的药食同源产品。

标准欠缺、乱象丛生。药食同源资源多来源于自然界,因此,其质量常受到生物遗传物质基础差异和不同外界环境因子等的多重影响。同时,原料、中间体和成品还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易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在Z世代“好看、好吃、好用”的需求下,零食化成为药食同源原料的发展方向。初次使用天然产品的年轻消费者,对新颖的产品类型更感兴趣。因此,可以以普通零食为主要形态,药食同源资源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一系列功能化的药食同源零食。

科学循证研究是正解。近年来,功能食品因为缺乏科学研究,产品虚假宣传问题频出,影响了功能食品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但是药食同源因为“药用”的独特性,消费者对药食同源产品有一定的“功能”期待。建立完善的检测标准、成分研究、功效评价,加上产品开发过程中缺乏中西医科学的论证及科学研究,做好配方配伍及严谨的科学循证研究,药食同源产品必定会迎来一个广阔的市场。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