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产预制菜龙头国联水产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称,公司大力拓展预制菜业务,不断提高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营业收入规模。公司新品上市实现较快上量,烤鱼、酸菜鱼等系列产品增长显着。
靠预制菜实现业绩长红,“鱼”制菜魅力何在?
水产预制菜规模已超千亿
水产预制菜:以淡水产品、海鲜产品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分类。
据红餐产业研究院,2022年中国水产预制菜行业规模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16.8%,预计未来中国水产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水产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2,576亿元。
此外,近年来地方政府意识到初级加工水产品在全球竞争不具备任何竞争力,而预制菜是水产产业走向深加工更好的出路,于是很多省市政府通过一揽子有力的举措以及大手笔的财政投入,着力推动水产预制菜更好更快地发展。
各级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加强预制菜行业发展,体现三方面:一是,对审批工作做出规范性建设,利于企业规范化发展;二是,针对食品安全做出规范,保障营养结构;三是,对科技技术发展支持,提升物流数据化进程,形成可追溯冷链物流网络。
天时地利人和,助力水产预制菜发展
水产类,为什么会成为预制菜行业“香饽饽”?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国水域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具先天优势,水产品消费大有可为。202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6,690万吨,同比增长2.2%,水产品人均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2021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14.2千克。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韩国、日本、挪威的人均年水产品消费量级在50千克左右,2021年中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47.36千克。作为水产品消费潜力大国,有接近3/4的消费者是“海鲜控”,炒、煮、蒸等烹饪手法花样百出。这为水产预制菜提供了发展的温床。
2、水产预制菜食用更便捷,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水产品存在地域性和季节性,而水产预制菜相对便捷,能够通过冷链物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节的消费者对于水产品的需求,让天南海北的水产爱好者实现海鲜自由。
3、对于B端餐饮来说,水产品在食材处理和烹饪工艺上较复杂。相比肉类,水产品在食材处理、制作工序上更为繁琐复杂,如小龙虾、蟹等。B端餐饮,节约加工时间,还可节约后厨空间,满足降本增效需求;C端消费者,省去宰杀、清洗、调味等步骤,新手小白也能做出美味海鲜。
4、水产价格稳定,预制加工实现水产品增值较大化。水产相对肉禽类价格较为稳定,且中国水产生产地域分布较广,供给和需求趋于稳定,进出口对于国内市场价格影响也不会很大。尽管水产市场因疫情有出现滞销现象,但由于需求稳定,并不会给国内水产市场价格带来很大影响。
5、政策加持推动了水产预制菜稳健发展。多地政府开始打造水产预制菜名城。例如,湛江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推进湛江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的通知》,水产大市真金白银加快打造“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大连市明确以海产品为突破口,打造“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大连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800多家,年加工以海鲜为主的预制菜产值1000亿元以上;“世界美食之都”顺德成功获得了“中国水产预制菜之乡”招牌。此外,湖北、佛山、汕头、荆州等地也纷纷下场,大力扶持水产预制菜。
6、速冻保鲜、冷链物流技术升级,加速水产预制菜发展。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及仓储体系稳步发展,2022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4,916亿元,同比增长7.2%;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总量突破3.2亿吨,同比增长6.6%;我国公共型冷库总容量将达2.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7%,我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将突破到38万辆,同比增长11.4%。冷链物流使预制菜企业线上线下发展成为可能,也预示预制菜向C端市场发展的趋势。
【结语】
如今,方便快捷的预制菜已经成为水产企业的“必争之地”,不少传统水产企业发力水产品预制菜产业链,明星爆品不断出现,销量进一步上升。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如果把鱼作为原料去交易,它就是农产品;如果把它做成预制菜,它就是一道菜品。精细化加工的水产预制菜走俏,这片蓝海亦有待企业更精细化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