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发现了两种类型中国蜂胶的植物来源并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Foods)》期刊上。
蜂胶因具有广泛的生物和药理活性而持续受到关注。蜂胶的化学成分复杂,蜜蜂在不同气侯条件下采集不同植物的树脂,因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理来源的蜂胶化学组成各不相同,进而导致蜂胶生物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性。在中国,普遍认为中国蜂胶是杨树型蜂胶,在之前的研究中,团队已经发现一种类型的杨树型蜂胶的植物来源为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另外两种类型的杨树型蜂胶的植物来源,其成分分别以5种(5-甲氧基短叶松素、短叶松素、松属素、短叶松素-3-乙酸酯、柯因)和4种(短叶松素、松属素、短叶松素-3-乙酸酯、柯因)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显着特征,植物来源分别为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 'Neva' )和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 P. nigra)。研究发现,这两种类型的杨树型蜂胶富含更高比例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更低的酚酸及其脂类化合物。抗氧化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类杨树型蜂胶的乙醇提取物具有相较于大多数食品更优异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可为低过敏性和高抗氧化能力蜂胶营养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3390/foods12122304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