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奶业协会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等13家单位联合制订的《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发布。该标准是我国首.个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方面的标准。业内普遍认为,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为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发挥重要的技术规范和标杆带领作用,有助于提升我国奶牛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场逐步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奶牛疫病防控形势日益复杂,而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防止奶牛疾病的发生与传播,确保奶牛的生产安全性及奶制品的安全性,提高奶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奶业的健康发展。
据介绍,该标准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明确了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分区管理等术语和定义,并具体规定了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和生物安全分区管理等内容。
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是指在奶牛饲养过程中,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降低疫病传播、扩散的风险,采取清洗、消毒和隔离等措施,对进出的动物、人员、运输工具和生产资料等实施分区管理,建立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达到预防、控制、净化和消灭奶牛疫病的目的。
生物安全分区管理是指按照动物疫病传入风险等级不同,将奶牛养殖场划分为不同区域,实施相应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在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基本要求方面,该标准对奶牛养殖场的选址、布局、物资、疫病、消毒等细节做了具体规定。比如,场区周围应建有围墙、防护林带等生物安全隔离设施,奶牛养殖场使用的饲料和饲草应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过的疫苗瓶等医疗废物应及时无害化处理,应选用对人和牛安全、对设施和设备无腐蚀的清洁剂等。
在生物安全分区管理方面,该标准对奶牛养殖场的管理区、缓冲区、限制区的管控范围及人员和车辆使用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该标准,管理区应设人员隔离场所,靠近缓冲区一侧,周围有围墙隔离或设置人员身份识别设备和监控系统,用于进入限制区人员的清洗、消毒和隔离;缓冲区与限制区应设置用于饲料、生产物资、生鲜乳和设施设备传送的跨区通道,并应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设备;限制区应设置灭蚊蝇、灭鼠和驱鸟等设施。
此外,该标准还对奶牛养殖场的制度建设与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