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世界杯”已经完美落幕,然而,对于球迷们来说,球赛精彩也到了不容错过的关键时刻。很多球迷在世界杯期间为了熬夜看球的精神头,多数都饮用“抗疲劳”的功能性饮料或是啤酒、碳酸饮料等刺激自己的神经系统,让自己时刻处于精神旺盛的状态。对此,中外品牌功能饮料于是趁机在网络上造势“搏出位”,借着四年一次的体育赛事刺激销量。
功能饮料热卖
有健康专家表示,近几年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年轻消费群体正逐渐开始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在工作和学习中,尤其是在世界杯熬夜看球期间,涉入一定量的营养素饮料对身体是一种补给。
市场空间巨大
近几年,全球功能性饮料市场发展迅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传统饮料增长基本停滞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有数据显示,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全球维生素功能饮料市场仍能保持1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功能饮料在拉丁美洲、亚太地区这两大新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超过了20%。
功能性饮料近几年在饮料市场中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的数据显示,功能饮料在整个饮料市场占比达到了近13%,产业价值已高达15亿美元,产品类型超过150种。其中,维生素功能饮料市场呈现出3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功能饮料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也吸引了众多掘金者,除红牛之外,东鹏特饮、娃哈哈启力、乐虎等品牌纷纷进入,促进了功能饮料品类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
产品同质化严重
“整个饮料行业都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功能性饮料也不例外。”上述分析师指出,同质化严重的应该是功能诉求方面,几乎都是补充水分、电解质、提升精力等等功能。
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功能饮料”大致可分为:一是以红牛、力保健、黑卡、乐虎为代表的能量饮料,卖点是抗疲劳,增加动力;二是以佳得乐、尖叫、宝矿力水特为代表的运动饮料,卖点是解“体渴”,补充电解质;三是以脉动、水溶c100、酷乐仕为代表的维生素饮料,卖点好似可补充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四是以葛根、罗汉果等为代表的含植物成分的饮料,卖点是清肺、降火;五是以益力多等为代表的益生菌饮料,卖点是增加肠蠕动,预防;六是以九朵玫瑰、娇源为代表的美容饮料,卖点是可补充胶原蛋白,美容养颜。其中,前四种“功能饮料”是受熬夜看“世界杯”的球迷们欢迎,被认为管用的能量饮料和维生素饮料。
不是大众饮料
据获悉,国内目前尚没有“功能饮料”这一说,而近似的“官方说明”是2009年年底颁布实施的《饮料通则》中提及的“特殊用途饮料类”。在《饮料通则》中,“特殊用途饮料类”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或加入具体特定功能成分适应某些人群需要的饮料。其中包括了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例如“低热量饮料”)。
营养专家王勇健表示,功能性饮料适用人群主要是大量运动的人群,缓解运动疲劳,补充机体过量消耗的能量。每种功能性饮料根据功效特点,适合于特定人群,如一些功能性饮料含有钠元素,而钠会增加肌体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患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的人应避免饮用。人在运动后,会损失一些像钾、钠、钙、镁等营养素,而功能性饮料添加了钾、钠、钙、镁等,可以迅速补充人体所失的营养素,人体内的各种营养处在平衡状态。当人体不缺乏某种营养素时,不属于特殊人群,就没有必要饮用功能性饮料。对普通人或者看球的人来说,功能性饮料确实能起到短暂的提神醒脑的作用,但以此强制人体保持亢奋状态并不可取,熬夜时,吃一些水果、喝点蜂蜜水、茶水对身体更有保健作用。
事实上,近几年随着功能饮料市场标准缺失,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家中,不断有负面的调查数据出炉,因此,对于功能饮料,专家提醒消费者,功能饮料广告有夸大其词的成分,我们要“适量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