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福喜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对此,很多地方纷纷展开食品安全教育和学习。“福喜事件与中国食品安全难题破解之道”学术研讨会以网络会场的形式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弘毅生态农业科研团队、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北京工商大学食品政策研究中心等10多家食品安全相关组织,以及数十位食品安全相关的着名学者等共同发起,并以线上、线下两个会场同时独立进行的方式举行。
与会人士在发言中,针对中国食品安全难题提出各自的破解之道。“将人类口粮与动物饲料分开生产”、“走生态文明之路”、“建设声誉机制”、“保护与鼓励举报人”、“完善过期食品监管制度”、“创建食品安全指数”、“设立国家食品安全奖”等创新方案,精彩纷呈。其中,“决不食品安全联盟”发起人王伊昌提交的《不检测,不认证,通过“决不”标志、标准和移动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中国食品安全》等方案文章,引人关注。
王伊昌认为:福喜事件的发生,深刻说明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监管、政府监管、企业自管,尽管都不可或缺,但都有着无法避免的局限。如果我们不能拿出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上海福喜这样的悲剧仍将难以避免。在为食品安全奋战的过程中,痛心的事情,莫过于看到好产品因为没有市场被淘汰,好商家因为挣不到钱被迫同流合污。“优汰劣胜”、“劣币驱逐良币”,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典型的表现。这种状况不扭转,中国食品安全难题,就永远无法破解,整个行业更有诚信滑坡、道德沦丧的重大风险。
据介绍,“决不食品安全工程网”已研发首创了基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食品安全+消费者信任”生成和发展系统。该系统在法律监管、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移动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平台。该平台支持消费者、内部员工、供应商等等,通过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对目标厂商进行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人民监管”,从而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其次,“决不食品”标志不仅能将符合规定标准的粮食、蔬菜、肉禽、蛋奶与其他食品区别开来,也能将符合规定标准的工厂食品、餐厅、食品超市等与同类进行区别,从而实现优质优价。该标志背后的食品安全标准,本质上就是一种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信任生成系统,能够限度地实现消费者和厂商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让诚信不断产生和升华,以更生动的方式不断贯彻和实现。以移动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和人民监管的创新模式,不仅能限度保障中国食品安全的实现,还可节省食品安全实现的成本。
王伊昌表示,政府将“决不食品安全工程”列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食品安全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工程,进行建设试点,并覆盖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