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订餐新规披露之后,引起市民的关注和热议。随后食药监相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炒菜”的网上第三方订餐平台不是餐饮单位,目前尚无法律法规可以“罩得住”,这次出台的新政是“协商”而不是“规定”,管住网络订餐眼下还只能靠“曲线救国”。相关专家指出,面对互联网经济衍生出的餐饮新业态,食品安全法规正陷于“迟到”和“缺席”的尴尬境地。至少在眼下,两大网络餐饮领域出现执法真空,传统的监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不炒菜”的网站谁来管
如同久旱逢甘霖,上周,《关于加强第三方平台网络订餐管理的若干意见》经本报报道后,立刻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一段时间以来,“饿了吗”等网站不时被曝出餐饮网店是“隐形商家”,无执照、无许可证、无经营地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权利形同虚设。现在,《意见》来了,是否意味着今后对网络订餐有法可依、监管无忧了?
“事实上,这次出台的意见,只是一个食药监和通信管理局的协商制度,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效力。”市食药监管局食品餐饮监管处处长沈伟涛无奈地说,第三方平台的身份很尴尬,它们既卖吃的,但又不是“自己亲自炒菜做饭”,没有直接经营餐饮,因此不是现行《食品安全法》监管的范畴。“法无授权不可为,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推动下,今后行政执法将越来越严谨。”沈伟涛表示。
然而,网上订餐乱象已经到了不能不管的境地。沈伟涛说,目前总计有6-7个订餐平台,至少上万家餐饮商户在线上销售。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从事餐饮业必须申请食品卫生许可证,接受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但越来越多的无证餐饮绕过食药监局,只要交点钱,不经任何审核检查就可以上线卖菜。在上万家商户中,有多少是这样的“黑户”?令监管部门感到尴尬的是,至今无法掌握这一数据。
无权执法只能“曲线救国”
因为没有执法权,食品安全部门只能“曲线救国”。推出《意见》后,市食药监局通过通信管理局,向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发出通知,要求他们配合查验所有网店证照,并在网页上开出窗口以供消费者点击查验。对于查验到的无证网店,食药监会要求平台将其关闭。“如果平台不听招呼,我们会通过通信管理局对其发出警示,通管局可以对平台采取断网措施。”沈伟涛表示,当务之急是尽快清理关闭无证网店,在无法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本周市食药监将联合通管局召开动员会,逐个平台地落实责任。此前,某点评网因为推荐无证餐饮、商家违法销售河豚鱼等问题,也曾收到食药监的监督意见书,由于意见书不具有行政强制力,终也不了了之。不过,今后对于不听招呼的网站,食药监部门表示或采用曝光手段。
异地注册上海无法“关照”
对食品餐饮电商的监管,法律上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市食药监管局副局长顾振华告诉记者,第三方订餐和异地注册企业,这两大领域的新业态正在给传统执法模式带来全新的挑战。“不炒菜”的第三方订餐平台能否纳入食品安全监管?顾振华认为,从情理上看,这是毫无疑问的。“餐饮电商相当于一个虚拟的批发市场,实体批发市场对场内经营者负有法律连带责任,虚拟批发市场本质是一样的。”他表示,虚拟时代,互联网新业态带来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异地注册”。“譬如这个网站注册在杭州,网店商户在江苏,而消费者是上海的,这种情况下,无论网站还是网店,都在上海监管部门职权范围之外了。”据悉,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已多次遭遇“异地注册”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将违法信息报送注册所在地监管部门,上海不能直接执法监督。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尽快完善相关法律的修订,使行政法规能跟上网络时代的节奏。目前,全国人大正在修订《食品安全法》,上海也将对地方食品安全法规实施细则开展“大修”。据此,各方寄希望于,立法部门尽快将网络餐饮的内容纳入修订的视野中,同时,延续了数十年的传统执法思维也应抓紧时机实现网络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