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实现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跨越,推进青海省奶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青海省《关于促进奶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日起实行。
《意见》提出,青海利用6年时间,初步建立起以适度规模养殖场(小区)为主体,奶牛养殖大户为补充的奶牛发展模式,在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建立起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定价机制。力争到2020年,青海全省牛奶年产量达到48万吨,纯种荷斯坦奶牛存栏比例达到85%,存栏奶牛5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规模养殖户饲养奶牛到机械化奶站挤奶比例达到50%以上,牛奶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乳企以合同契约形式收购奶站的生鲜乳比例达到90%以上,奶牛养殖场粪污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60%。
同时,《意见》要求,青海全省转变经营方式,提高规模养殖水平;强化繁育推广,提升个体生产性能;推进饲草产业,大力发展草畜联动;推行机械挤奶,实现“管道”化生产;推广健康养殖,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注重利益联结,提升发展带动能力。同时,建立政策扶持,多元投入,金融、保险支持发展和用地支持机制,促进全省奶业健康稳定安全发展,以丰富城乡居民“餐桌”供应,增加农牧民收入。
据记者了解,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青海大通、湟中等奶牛养殖主产区,牛奶价格一路走跌,奶牛散养户收入受损,甚至出现倾倒鲜奶的现象,个别养殖户卖掉低产奶牛。
针对前期该省出现的个别奶农倒奶事件,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曾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这种现象之前在全国13个省份不同程度的都出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限度保护奶农利益。其实青海6家乳企日设计加工能力为751吨,但实际日加工286吨。其中本省鲜奶151吨,占52.8℅,其中散奶仅有37吨。总体上说青海是缺奶的。
为了保护奶农的利益,青海省农牧厅起草了《青海省稳定奶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上报青海省省政府,同时启动奶牛出户入园计划,建立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