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士解答:食品抽检数据背后的奥秘

2017/5/3 11:09:57 阅读数:928 信息分类:食品招商 编辑:小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几天就频繁更新一次的“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与每月公布一次的“食品安全动态监测结果”有什么不同,这里面的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近,市食安办副主任邵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为我们揭秘了食品安全数据背后的真相。

邵倩介绍,我市的食品安全检测形式有多种,包括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动态监测、快速检测等。在各类抽检中,动态监测的主要抽检对象很多已经通过经营者的索证索票,所以检验合格率会相对比较高,市民看到的公告合格率与消费安全度密切相关;而公告的“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就属于监督抽检,因为抽检时针对性强,合格率变化大,从效能角度而言,合格率越低,代表发现问题的能力越高。

邵倩强调,市民在选购食品时,应当首先选择合法经营主体购买消费,无证无照、路边摊、马路市场等主体本身就不合法,食品安全保障低,出现安全问题难以溯源。同时,她建议市民要经常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食品检测信息,并科学理性地看待食品安全检测数据。举个例子,一些熟肉制品或豆制品可能早晨抽检是合格的,到了晚上再抽检也许就不合格了,“这大部分都是因为存放不当,导致微生物超标。即使合格的食品买回去,也有可能因市民自己保存不当导致微生物不合格。”邵倩指出,市民应当关注抽检数据中具体的不合格项目,比如“非法添加”的性质就比“微生物超标”更为严重,因为其大部分是源头或生产过程中人为违法导致,一旦进入食品后,消费者难以,而微生物等不合格指标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加热等方式进行高温灭菌,减少危害风险。

食品抽检是怎样的一种过程呢?“所有的样品我们都必须按照市场价购买样品。比如,对食用油的检测,一般会购买同一品种的油3份,一份用于实验室检验,两份作为备样用于复检。”邵倩指出,食品的检验是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成本和代价是高昂的。某些农产品和水产品的检测价格昂贵,政府的检验目前只是覆盖到特定品种和区域的抽检,无法做到所有食品批批检。《食品安全法》要求企业对出厂产品质量负责,我市食品监管部门都要求企业出厂前进行自检,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或者出示第三方的检测报告。目前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和麦德龙、大润发这样的大型超市,都能做好食品检测和检验报告索证索票工作。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