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三只松鼠披露2019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101.73亿元,同比增长45.3%,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减少21.43%。
电商红利已过
据悉,三只松鼠的第三方电商平台半年营收近40亿,占比高达88.62%!这说明绝大部分的销售,都是通过线上完成的,也说明线下的销售渠道,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看来,三只松鼠的电商优势在电商全盛的今天,显然也存在着过于依赖的问题。
报告显示,上半年投食店的营收为2.14亿元,同比增速为91.16%,净利润1566万,比去年同期增长72.09%;联盟小店方面,半年营业收入约为5900万元。
也就是说,线下门店的增速虽快,但不足以对总营收形成明显的支撑!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2018年三只松鼠上新数量达到了958款,居于休闲零食“BAT”中。
尽管新增SKU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销量,但终却导致库存积压。
与此同时,整个移动互联网进入流量存量时代。据相关机构分析,2018年休闲零食阿里全网销售额已经进入了增速为20%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未来增速还将不断下降。
而对三只松鼠来说,属于它们的“红利”期也已经结束。
它不再是电商平台流量倾斜的“宠儿”,可以增长的用户量和访问量都在逐渐放缓,电商平台需要的是能够带来更多流量也更容易“掌控”的“新品牌”。
此外,其不断存在的质量诟病,也进一步使业绩进一步下跌。
上市之后仍然飘摇不定
2019年7月12日,三只松鼠在深交所上市。开盘后不久,三只松鼠股价便上涨20%,市值突破70.66亿元,整个深交所笼罩在一片松鼠红之中。
上市之后的三只松鼠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食品问题一直困扰着三只松鼠。此前三只松鼠申请IPO两度受阻,据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据三只松鼠招股书显示,2016年7月-2017年6月,三只松鼠因产品保质期标注与食品标准不符、产品不符合食品标准等问题,先后被7名消费者起诉,涉及产品包括卤藕、雪菊、冻干柠檬片、奶油味瓜子、和田骏枣、鱿鱼丝等。
但是食品问题却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因为三只松鼠走的是代加工OEM模式,并没有自己的工厂和产地,一切都只能依靠合作伙伴,它只是把加工好的商品印上自己的品牌。
三只松鼠这样的模式虽然可以为自己省一大笔固定资产投入的风险和费用,但它根本没有办法对生产流程进行把控,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问题。
我们知道,一旦公司上市,那么稍有风吹草动,对于公司的影响都可能是致命的。上市之前,三只松鼠还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到了上市之后,如果再爆出质量问题,不用监管部门插手,资本市场会直接用脚投票。
而且三只松鼠走的这种“代工模式”,只用销售别人生产好的东西,自己的创新能力却是非常不足。
三只松鼠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的费用构成中,研发费用占比是比较低的,分别是0.27%、0.3%、0.49%。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于研发,三只松鼠的重心其实是放在销售上,这三年销售费用占比分别是20.75%、19.36%、20.86%,差距真是天差地别。
没有产品的营销只是无源之水,三只松鼠靠现有的模式,机械地复制粘贴数据发现的“爆款产品”,真的可以永远火爆吗?
而让人忧心的是,在市场这条路上,三只松鼠真的是历经坎坷。
2017年3月29日,三只松鼠向证监会递交招股说明书,正式向资本市场进军。同年10月21日,因为“签字律师辞职”,三只松鼠主动提出中止审查。
IPO关键时刻公司又遭遇了敲诈事件。
2018年6月25日,证监会网站再度更新了三只松鼠的IPO状态,显示三只松鼠正进入IPO排队阶段,其审核状态显示为“预先披露更新”。
一直等到2019年的5月16日,证监会第十八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40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休闲零食品牌三只松鼠上会接受审核,这家公司的上市申请才终获得通过。
过去三年,三只松鼠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23亿元、55.54亿元和70.01亿元,净利润2.37亿元、3.02亿元和3.04亿元。
市场格局万变,三只松鼠如履薄冰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消费观念的改变,休闲零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据Mob研究院统计,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约超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6%以上。
Mob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休闲零食行业表现出市场容量大、市场份额集中度低的特点,各家企业展开品牌战、渠道战,未来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当下阶段,互联网“流量洼地”不断涌现又不断消耗殆尽,市场格局更是瞬息万变。
现在的三只松鼠,虽然上市,但是如何用原有的电商逻辑这个旧瓶装未来发展的新酒?如何解决代加工厂模式之下的产品质量问题?无论哪个,三只松鼠都要停下狂奔的脚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