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益生菌健康发展的新生态——第十六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于苏州召开

2021/6/4 14:33:29 阅读数:340 信息分类:食品招商 编辑:梦洁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益生菌行业以其强大的科技张力和融合力驶入“快车道”。行业的快速发展折射出公众对健康的新需求,对营养健康产品的新期待。“从传统发酵食品中来,再到多元化的创新食品中去”,益生菌行业成为整个食品工业价值提升、迭代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并形成了承载近千亿市场的有力供给端。

为及时把握益生菌科研与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动态,夯实益生菌健康效应的科学基础,5月25-27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承办的第十六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此次大会主题为“构建基于科学的益生菌健康发展新生态”。在延续以往15届凝聚了权威和代表性的益生菌专家、企业家阵容的基础上,此次大会更加聚焦益生菌科技与产业化中的瓶颈问题,以务实的科学态度,探求益生菌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今年的会议备受行业关注,来自国内外80余家科研院所,100余家企业的600余位专业代表参会,会议规模为历届之,彰显了大会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包括陈卫院士在内的益生菌领域权威专家带来了前瞻性的近50个精彩报告,集中展示我国乃至世界益生菌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新动态。同时,专家们还结合报告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讨与交流,审视了现阶段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与产业瓶颈,为探索维护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之道聚集起来强大的科技力量。会上,首次发布了2021年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十大焦点,为行业未来创新发展提供借鉴;2019-2021年益生菌行业创新趋势也于会上正式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市场稽查专员张晋京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公众不断提高的对营养健康的新需求,在食品领域应重视以下三点:一是食品功能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都应强调科学共识。二是在科学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管理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法规体系,使得科学证据充分的营养健康食品,能够尽快进入市场服务于消费者,同时避免缺乏科学支撑的食品功效声称误导消费者。三是持续加强科普宣传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引导科学理性的食品消费。只有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益生菌产业本身也才能够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我国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将有力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正在迅猛增长的益生菌产品市场将会进一步顺势而上,而近年来在益生菌领域积累的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将成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益生菌领域基础研究、产品研发、政策管理、工业生产的协调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夯实科学基础,坚守安全底线,助力益生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微生物组到基因编辑 前沿新技术带来新突破

随着人体微生物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食品科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医学的认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细菌、病毒感染、肥胖、糖尿病到癌症甚至抑郁症,许多健康状况都与微生物组的变化有关,通过调节人体微生物组改善宿主健康状况,成为未来精准营养研究的重要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卫教授在会上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围绕膳食与肠道菌群互作关系开展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开发功能性食品的潜在可能,以科学视角把脉未来行业创新发展方向。

“菌群靶向性食物相较普通食品可实现定向调控,具有一定特异性和功效性。”陈卫介绍,菌群靶向性食物(MDF)是指为改变消费者肠道菌群特性而设计的食品。近年来,多个国家的实验室开展了MDF的相关研究。2017年,Science杂志发文深入探讨了MDF。“目前,国外一些新兴生物技术公司推出了具有MDF概念的产品,通过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益生菌产品,而这与精准营养殊途同归。未来,MDF的潜在应用将是多方面的,如功能食品、特医食品等。”陈卫对MDF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王欣研究员在“益生元与人体肠道健康”的大会报告中表示,益生菌作为与益生元具有相同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肠道微生物生态调节剂,近年来随着功能研究不断深入,逐渐拓展到代谢综合征、骨骼健康、神经系统等,整个行业研发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很多企业争相推进相关产品的开发。伊利创新中心益生菌研究中心总监洪维链就“副干酪乳杆菌 K56 调节肠道菌群及功能研究进展”在大会报告中分享了新开发益生菌的新功效及相关创新产品。

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学会院士、爱尔兰APC微生物组研究所首席研究员Colin Hill教授在线为与会者分享了“肠道感染、微生物组以及益生菌、后生元和噬菌体的作用”的报告。他表示,微生物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通过调整膳食等方式,可以改变微生物组。微生物组为改善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也催生出更多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

伴随着益生菌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多元化类别产品的出现,为避免“益生菌”一词滥用而误导消费,从标准法规层面对“益生菌”进行系统规范和管理成为全球益生菌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国际益生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执行科学官Mary Ellen Sanders博士在“塑造益生菌食品与补充剂的未来:ISAPP关于益生菌术语的范围及适当使用的共识”的大会报告中强调,形成科学共识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对监管机构、研究人员、相关生产企业及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艾连中教授在会上就如何“构建乳酸菌CRISPR基因编辑平台,阐释功能作用机制”,分享了其研究团队的新成果。国际益生菌协会(IPA)科学委员会,IFF健康生物科技业务部技术院士、消化健康平台技术总监Arthur Ouwehand博士在“益生菌:从生产品质到产品功效”报告中,也分享了国外菌种生产企业如何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保障的质量控制。

养乐多本社中央研究所基础研究部主任高田敏彦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内窥镜逆行肠内插管技术,证实了干酪乳杆菌代田株等益生菌的肠内存活能力,对今后开展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动态变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老年人肠道健康 产业迎来新蓝海

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从目前来看,我国老年人群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神经退行性综合征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肠道菌群可影响部分脑功能和行为,为这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教授在会上分享了其团队有关“益生菌-肠道菌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新进展。他指出,益生菌-肠道菌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易感性和进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可能具有阻断或逆转阿尔茨海默症进展的潜力,但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结合多组学技术去提供更有力的临床证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副主任吴咏冬主任医师在会上结合临床实践就“益生菌与老年人肠道健康”作大会报告。吴咏冬认为,老年人群肠道微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呈下降态势,肠道微生物与老年疾病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挖掘干预靶点和途径,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

疏通行业发展中的“堵点”,构建科学新生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邵薇教授在大会上表示,坚定地走价值提升道路,已成为食品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产品创新融入益生菌以提升产品价值,成为越来越多食品企业的现实需求。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益生菌行业基于科学,聚焦人群特异性,正在积极推进益生菌产业化进程。随着多元化产品不断创新发展,在满足儿童、老年等不同消费人群健康需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使益生菌行业迸发出更强的发展动力。但在益生菌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科技界与产业界也正在通过不断的深入对接、提升菌种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益生菌在食品中应用的标准法规体系,以疏通行业发展中的“堵点”,积极构建基于科学的益生菌健康发展新生态。

在大会行业论坛环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卫教授和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蔡永峰总经理与10位益生菌行业企业家同聚一堂,共同就如何“构建基于科学的益生菌健康发展新生态”深入对话,从多层次、多维度,探讨益生菌行业中未来的健康发展之道。

在大会行业论坛环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卫教授和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蔡永峰总经理与10位益生菌行业企业家同聚一堂,共同就如何“构建基于科学的益生菌健康发展新生态”深入对话,从多层次、多维度,探讨益生菌行业中未来的健康发展之道。

会议期间,养乐多、IFF、伊利、味全、君乐宝、明治乳业、来伊份、艺康、科拓、一然、微康、安琪、乐斯福、润盈生物、生合生物、善恩康、利统、均瑶健康、诺德等多家行业代表纷纷展示了新品。这些添加了益生菌的坚果、糖果、酸奶、饮料等产品琳琅满目,也显示出益生菌行业的蓬勃发展。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益生菌行业在共筑人民美好健康生活的星空中熠熠闪烁。

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