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饮品不是药剂 不能治病

2012/8/21 8:49:51 阅读数:538 信息分类:饮料招商 编辑:小于
    近年来,运动饮料是较为受欢迎的饮料产品,不少消费者喜爱运动饮料的口感和外观,喜爱购买饮用,更多的人认为运动饮料比普通的饮料更为健康,事实上,这些运动饮料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神奇,它们只不过是含有一些适量的矿物质电解质成分,可补充人体新陈代谢中的消耗。而它们之所以颜色丰富,只是为了区别不同的口味,也并无特殊意义。
    早前有报道称,运动饮料的特殊之处,不仅可以补充能量,补充身体矿物质的流失,而且还可以因运动前的紧张而出现的腹泻等问题。这些说法到底正确与否?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州中山三院营养科医师卞华伟后,却得知:的“运动饮料”还是凉白开水。
    补充能量的只有糖
    很多运动饮料广告词中都有“让身体迅速充满能量”之类的说词。再加上我们看到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几乎都会人手一瓶不同色彩的运动饮料,似乎这种“补充能量”的说法更得到印证。
    但卞医生告诉我们,通常运动饮料中能补充能量的只有糖。由于运动引起肌糖原的大量消耗,而肌肉此时又加大了对血糖的摄取,因此会引起血糖下降,若不能及时补充,肌肉会因此而乏力。然而不是所有带甜味的饮料都能满足这一需要,因为糖浓度大于10%的饮料会延缓流质从胃中排空,使水分传送到组织的速度减慢,大多数运动饮料含7%的葡萄糖是适宜的。
    运动饮料主要的作用还是及时剧烈运动带来的新陈代谢中流失的大量矿物质。因为运动量大、出汗多,会导致运动员体内钾、钠等电解质大量丢失,从而引起身体乏力,甚至抽筋,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此外,运动饮料不仅可以补充汗液中丢失的钠、钾,还有助于水在血管中的停留,使机体得到更充足的水分。
    要使饮料中的水及其他营养成分尽快通过胃,并充分被吸收,饮料的渗透压要比血浆渗透压低,即低渗饮料。而运动饮料中所含糖和电解质的种类和量是饮料渗透压的直接决定因素。
    不能治病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着名的长跑运动员王军霞在万众瞩目下仅几步之差痛失10000米金牌,事后分析她曾因腹泻而影响了体能。我国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王国章也曾长期受腹泻困扰,他有一次在马来西亚参加比赛时,也因腹泻差点撑不下去。
    研究发现,当运动员处于运动极限状态时,大量血液会供给骨骼肌,而导致肠道缺血。像马拉松等极限运动,肠道缺血量可达到80%,导致肠黏膜失血损伤或脱落,终让运动员频繁出现腹泻。
    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承担的奥运科技专项“运动员应激损伤机理与调控方法研究”的成果---“胡萝卜素微生态营养液”,终帮助王国章解决了腹泻与等问题。这种营养液和止泻消痛片,已经普遍应用于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备战训练和比赛中,并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兴奋剂检测中心的兴奋剂检测以及相关部门的质量检测。
    但这并不意味着运动饮料能治病。作为一种饮料,它应该是通过体力,及时补充所需营养,终促使身体迅速恢复健康。
    不能当水喝
    北京奥运会期间,媒体便采访过当时中国男篮科研负责人赵杰修,他提醒大众:“运动饮料”不能多喝,每次喝200-300毫升对汗液补充的效果,营养吸收率。他建议:“在不出汗的情况下,运动饮料不要多喝。喝多了,会对心脏和肾脏产生损害。”
    卞医生也如是说:我们身体平常吸收各种矿物质的来源很广泛,吸收也很容易,并不需要用运动饮料来刻意补充。只是偶尔喝一两瓶运动饮料也不至于导致严重的肝功能、肾功能的损害,因为只有矿物质等摄入量过大才会出现这种损害。但显然,对普通人来说,运动饮料也不能当水喝。
    剧烈运动的饮料其实还是凉白开水。原因有两个:一是白开水可以迅速离开消化道进入组织;二是它可以从身体内部帮助降温。当然,对于持久性的剧烈运动,比如需要进行时间较长(大于60分钟)、强度又很大的运动,为防水,我们才真正需要运动饮料。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