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零添加”和“宽尺度”不是可行之道

2012/12/27 9:29:50 阅读数:512 信息分类:食品代理 编辑:晨辉
    从“速成鸡”时间爆发以后,引发了国内对食品安全的新一轮思考,一种“还有什么可以吃”的疑问席卷整个中国。随着各大媒体的深入报道,食品安全问题等同于被置于放大镜下,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扩大,有时难免失真,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甚至一部分人要求食品生产企业“零添加”。
    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国内民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太严格了,应该放宽尺度。这部分人认为那些所谓的有毒有害元素,本身也是构成世界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少了谁都不行。因此,的安全实际上也是不安全,“速生鸡”从来就不可避免。
    在笔者看来,“零添加”和“宽尺度”都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未免走极端,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并不全面。
    “零添加”明显将现代食品添加技术、卫生防疫技术等存在的正面意义忽略了,将科技与危险划上等号,认为回归原始才算安全。事实上,将产品在合适的时间投入恰当的剂量用于食品加工离不开懂行的人,并且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标准的架构内来把握。为了逐利,违反相关法律、标准的人会依法“自食苦果”,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要承担监管责任。伴随着食品工业发展的科技本身没有错,错在滥用科技的人身上。
    再看“宽尺度”。这种说法能为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充分发展空间,但结合当前国内食品安全形势,放宽尺度肯定不合时宜。即便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进出口标准的区别、各个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的差异,也不应该成为有些人降低国内食品安全警惕的托词,更不应成为“速生鸡”之类事件违反法律、违背道德,危害食品安全的借口。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国家劳心费力制定了食品安全法规,那么企业任何形式的食品生产过程都必须在法律架构内运行,同时接受行业协会和广大消费者的监督,更需要生产经营者起码的道德良心,这样才能避免走极端,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