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治理不可走极端
2012/12/27 9:47:05 阅读数:455 信息分类:
食品代理网 编辑:会平
近日,“速冻鸡”、“塑化剂白酒”、“掺农药红茶”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让民众本就脆弱的食品质量信任神经再受打击,“没有一种可以放心能吃食物了”这种说法开始流传起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随着媒体的报道、转载被逐渐放大,甚至有媒体发表看法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实现“零添加”。
同时,与之对立的一种说法:主张国内食品质量应该放宽尺度的“相对论”呼声也越来越热。主张“相对论”者认为那些所谓的有毒有害元素,本身也是这大千世界的必需元素,也是人体少不了的。因此,没有绝的食品安全,“速生鸡”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产业现象。
在记者看来,这两种说法都存在一定的道理,可是走极端的方法,对食品安全的更好管理并不有益。
“论”显然忽视了包含农业科技、食品添加技术、卫生防疫技术等内容在内的正面效应,简单把科技等同於危险,认为原始的种植、养殖方式才更安全。事实上,在国家相关法律、标准的架构内要把握添加剂量的使用,也是推动工作进步的手段之一。为了逐利,与法律规定对着干的人会依法“自食苦果”,同时监管部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食品工业的发展并不是科技本身的错,错在那些被利益蒙蔽、滥用科技的人身上。
再来看看相对论。给食品工业发展一定的时间和机遇是在情理之中的,然而结合当前国内的食品安全形势,将尺度进一步放宽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即便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进出口标准的区别、各个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的差异,也不该成为部分人要求降低国内食品安全标准的托词,更不应该成为为“速生鸡”、“塑化剂”之类事件违反法律、违背道德,危害食品安全的借口。
不管在任何时候、在何种形式的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必须以法律规定为标准,接受行业协会及消费者的共同监督,更需要食品生产经营有起码的良心和道德意识,这样才能避开极端,让食品安全更加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