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食品忌吃太多

2011/3/3 9:12:22 阅读数:992 信息分类:食品招商 编辑:小于
    近年来,各种膨化食品成为休闲食品中的中流砥柱,深受许多儿童的喜爱,市场销售异常火爆。膨化食品因质地疏松,气味芳香,外形轻巧,这类食品主要原料是大米、玉米、豆类及薯类等各种谷类,配以各种调料及膨松剂,经专门的设备加工而成,像雪饼、薯片、虾条、玉米棒、爆米花等都是常见的膨化食品。专家指出,大量膨化食品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儿童常吃膨化食品易对大脑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并很容易导致肥胖,甚至会影响终生健康。
  铝超标严重损害大脑神经系统
  “我国用于粮食加工的膨松剂、化学发酵粉等食品添加剂中大多含有碳酸氢钠和明矾,包括钾明矾和铵明矾。在各种膨松剂中,含有明矾的产品通常膨发效果好、气孔细腻,价格也较便宜。实验表明,明矾的用量越高,膨发效果就越好。然而,明矾中含有铝元素,加入明矾就会带来铝的残留问题。”北京食品研究所刘诚教授如是说。
  人体摄入铝后仅有10%至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与多种蛋白质、酶等人体重要成分结合,影响体内多种生化反应,长期摄入会损害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严重者可能发生痴呆。摄入过量的铝,还可能导致沉积在骨质中的钙流失,抑制骨生成,发生骨软化症。同样面对铝超标的膨化食品,儿童要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伤害。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膨化食品中铝的残留量应当小于等于100毫克/千克。然而,一些企业为了满足儿童追求更酥脆的口感需求,很多产品都添加了铝含量过高的膨松剂,给广大儿童带来了铝污染隐患。目前,无铝膨松剂早已研究成功,但是无铝膨松剂的成本要比含铝膨松剂高出三四倍,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还是使用含铝膨松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开展的一项随机抽检调查表明,在抽检的20个样品当中,居然有7个样品,即30%以上的产品铝超标或者严重超过国家标准。超标的产品包括了虾条、芝士条、龙卷果和豌豆脆等市场上主流的膨化食品。经过多方面的调查,排除了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的污染可能,确定为含铝膨松剂超标所致。
  铅超标可能影响儿童终生健康
  第四军医大学营养教研室主任杨瑞华教授指出,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通过金属管道,金属管道通常含有铅和锡的合金,在高温的情况下,这些铅容易气化,气化后的铅就会污染这些膨化食品。铅是多亲和性有毒物质,积聚在人体内难以排出,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同时,铅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比较明显,会导致儿童注意力低下、记忆力差、多动、爱发脾气等神经系统行为,或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呕吐等症状。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糕点类食品含铅量不超过0.5毫克/千克,膨化食品也依据此标准生产。但膨化食品的消费者大多是儿童,他们对于铅危害的承受能力只是成人剂量的一半,甚至更少。特别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铅的吸收量是成人的5倍,但是对于铅的排泄功能比较弱,特别容易蓄积在儿童体内,造成长期的、慢性的危害,甚至可能会影响终生健康。科学实验表明,儿童铅中毒的剂量提高10个微克,小孩的智商就会降低6分到8分,小孩的身高会降低1厘米到1.5厘米。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绝大多数膨化食品添加了各种人工合成的色素。这种化学色素或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毒性,如果长时间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刺激大脑神经而出现躁动、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过激等。由于儿童肝脏解毒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不够健全,进食合成色素,会大量消耗体内解毒物质,干扰体内正常代谢功能,从而导致腹泻、、营养不良和皮疹、荨麻疹、等多种过敏症。
  膨化食品大多具有高脂肪、高甜度特征
  很多儿童家长看到膨化食品是用粗粮制作,便以为它是低脂肪、高纤维食品,其实不然。现在很多膨化食品配料中加入了脂肪,使产品的热量大幅度上升。如果不加入脂肪,直接用粮食制作的膨化食品,应当是低脂食物,但口感比较差,香味不足,儿童并不喜欢吃。如今,各种膨化食品脂肪含量大多高达25%至35%。例如,虾片脂肪含量为30%左右,蛋酥为30%至35%,锅巴为37%,薯片和米果将近40%,米饼和玉米花为15%,而大米和白面的脂肪含量都低于2%。
  为了增加甜度,很多膨化食品中添加了糖精钠,这是一种化学合成的代糖品,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对人体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儿童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如经常吃含有糖精钠的食品,也会对儿童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法律规定,在食物中使用糖精时,必须在标签注明“可能对健康有害”的消费警示。
  刘诚教授表示,如果有些儿童抵挡不住膨化食品的独特风味和酥脆口感的诱惑,偶尔买一袋来满足口腔的快感也未尝不可,但要尽量少吃,尽量不要空腹吃,因为空腹时膨化食品所含有毒有害物质特别容易被身体吸收。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