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由十万多个饮料瓶回收再生而成的“回收我,回头见——社区循环美学驿站”主题展亮相上海市长寿路街道的创享塔创意园区。该主题展由可口可乐中国、长寿路街道及上海日报社联合发起,旨在推进饮料瓶回收再生的公众宣传,探索饮料瓶循环利用的社区闭环模式,共创社区循环美学。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由十万多个饮料瓶回收再生而成的“回收我,回头见——社区循环美学驿站”主题展亮相上海市长寿路街道的创享塔创意园区。该主题展由可口可乐中国、长寿路街道及上海日报社联合发起,旨在推进饮料瓶回收再生的公众宣传,探索饮料瓶循环利用的社区闭环模式,共创社区循环美学。
“回收我,回头见——社区循环美学驿站”主题展以时间循环为灵感,以资源循环为核心设计理念,通过“回收我”、“回头见”、“回来了”三大艺术装置,具象化地呈现了塑料瓶从回收到再生成为不同物品的循环之旅,以“可观”、“可感”、“可触”的方式,让公众切身感受到饮料瓶回收再生的价值和环保美学的魅力。通过回收,每一个PET饮料瓶都拥有无止境的生命周期,在时间的周而复始中得到循环与利用,持续焕发新生。
“回头见”饮料瓶回收箱指引公众进行正确的饮料瓶回收方式:将饮料瓶挤扁后投入回收箱,有效节约回收空间。
“回头见”的透明歇脚驿站造型艺术装置里,展示了饮料瓶回收处理后形成的颗粒和布料,这是饮料瓶循环再生的中间阶段,也是饮料瓶回收后的初次“变身”。
颗粒和布料通过特殊的处理、设计与加工后,终制成“回来了”装置里陈列的绚丽花朵、艺术装置以及日用品等多种物品。该展陈向公众展示了PET材质的延展性,生动地告诉公众:被回收的饮料瓶又“回来了”。
从左至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政治学系主任刘建军;可口可乐中国企业品牌及公关传播总经理王星蓉;普陀区副区长张永;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普陀区宣传部副部长宋胜利;长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平;上海日报社社长朱家健;普陀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杰
谈及“回收我,回头见”主题活动的设立初衷,可口可乐中国企业品牌及公关总经理王星蓉表示:“自2018年提出‘天下无废’可持续包装愿景以来,可口可乐公司持续推动了饮料瓶回收利用的诸多举措。此次,可口可乐中国携手长寿路街道共同打造‘回收我,回头见——社区循环美学驿站’,是我们立足社区、与社区共同探索和构建循环经济新模式的又一次创新。我们希望能够借助这种兼具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的展览形式,让更多公众了解饮料瓶循环利用的价值与意义,并鼓励公众参与其中,将‘意识’化为‘实践’,共同推动饮料瓶循环利用的社会实践。”
启动仪式现场,长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平也提到:“作为上海市社区建设模范街道与上海市文明社区,长寿路街道积极响应政府建设‘绿色中国’与‘无废城市’的号召,在践行生活垃圾分类、社区环境治理、提升居民环保意识方面始终发挥着积极的先锋带头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跨界联合可口可乐公司打造塑料瓶循环再生创意展示,加强辖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并充分利用与借鉴跨国公司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丰富经验,提升社区废弃物回收与循环利用的效率,也希望更多的市民朋友在轻松看展的同时,也能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社区的环保事业中来,共建‘无废社区’。”
即日起至2022年4月22日,该主题展将在长寿路街道进行为期一年的展出,同时,居民可在长寿路街道的12个指定兑换点,参与每月一次的回收饮料瓶兑换可口可乐公司全品类饮品的活动。另外,回收后的饮料瓶将进入指定的回收和加工机构,再次获得“新生”——成为rPET(回收PET材质)公共设施再次回到社区、回馈居民,创建饮料瓶循环再生的社区闭环模式。
启动仪式结束后,现场举办了以“通过跨国企业社会责任重构国际社区”为主题的圆桌论坛,论坛邀请了跨国企业代表可口可乐中国、社区街道代表长寿路街道、媒体代表上海日报社以及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美处、复旦大学学者代表,共同探讨跨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国际社区建设双赢之路,力求探索出一个现代化国际都市环保治理的新模式。
自去年9月开启为期一年的饮料瓶回收行动以来,可口可乐中国协同社会各界力量,成功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社区循环再生新模式。此次在长寿路街道启动“回收我,回头见——社区循环美学驿站”,是可口可乐中国探索饮料瓶循环再生闭环模式的又一个重要实践范本。未来,可口可乐中国将在其“天下无废”可持续包装愿景的指引下,持续致力于饮料瓶回收循环的公众传播,提升公众对饮料瓶再生价值的认知,鼓励更多公众参与到饮料瓶回收的行动中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