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绿色产业链托起乳业
牛根生辞去蒙牛董事会,这标志着“以高速发展”为目标的乳业时代已正式终结,以“绿色”可持续为特征的乳业模式,正在扑面而来。
牛根生辞去蒙牛董事会,这标志着“以高速发展”为目标的乳业时代已正式终结,以“绿色”可持续为特征的乳业模式,正在扑面而来。
历经乳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乳业的“绿金十年”已然开启,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乳品行业的发展需要在稳健中前行。这其中,两大乳业巨头的发展模式值得总结,牛根生的“火箭速度”刺激了整个行业的繁荣,而潘刚所倡导的“伊利法则”更注重根基与可持续。今天看来“绿色产业链”的提出有其必然,伊利的模式更值得整个行业的深思。
乳业的未来需要领军企业的,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真正以绿色经济的模式发展,在绿色产业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过去的5年,在潘刚带领下的伊利已然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绿化”:倡导绿色产业链
“归根到底,要实现在生产与生态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就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产业链”,潘刚认为,如果说整个伊利集团会为某一种战略开“绿”灯的话,唯有“绿色产业链”,因为它代表着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路径和昭示的减排希望。
伊利的“绿色产业链”是一种绿色生产与发展模式,是对于乳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与实践。其大意在于,在绿色产业链条统领下,产生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创造绿色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人类的绿色发展之路。
伊利的上中下游“绿色产业链”战略图清晰可辨。
上游,为绿色奶源而战。据悉,2007年至今伊利先后共投入60多亿元用于奶源的建设、升级,年均投入约15亿。目前伊利已经打造了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新疆天山三大黄金奶源基地,结合建设自有大型牧场、合作牧场、大型的牧场园区、奶联社,“奶源为王”得到了贯彻,形成了覆盖的奶源矩阵。
中游,实现了产品的绿色生产、包装及物流。记者走访发现,伊利金川工业园成为伊利绿色工厂的一个缩影:白天车间清一色的自然采光;污水处理每年为下游农田提供300多万吨灌溉水、4000多吨优质肥料;自行开发的沼气供热,每年节约标准煤4000多吨……而整个伊利,类似工厂将有130多个。
与此同时,伊利将“科研创新”摆在了企业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位置。一方面,伊利集团通过培养、引进科技人才,引进和执行国内标准,创建高水平技术中心和实验室等途径,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实力;另一方面,伊利也通过“绿色科研”,针对消费者展开深入研究,更好地掌握市场动向,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将之作为企业科研创新的基础与方向。
下游,伊利产品连接了沃尔玛、家乐福、联华、物美等遍及的卖场。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绿色消费的绿色生活方式让公众达成一种共识:喝伊利、为环保。
2011年初,伊利集团更与第三方碳审核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了碳排查工作,成为业内完成碳排查的企业。2010年,集团吨产品平均综合能耗较2009年下降6.79%,减排二氧化碳约6.2万吨。
从大连达沃斯论坛,到韩国B4E绿色峰会,从“绿色领导力”到“绿色产业链”,潘刚已然将绿色印记植入了伊利发展的血液。
追求“绿色利润” 开创发展新模式
绿色GDP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战略选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预计,环保产业年产值在“十一五”末将达1.1万亿元。绿色产业的发展将迎来黄金机遇期,谁能够抓住机遇,谁就将成为这轮发展的“标准制定者”。
传统企业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更注重企业的发展速度、规模等指标,在低碳经济时代,新标杆企业要致力于发展的厚度,关注更广义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伊利正将服务的外延放大,在奶源、生产、消费各个环节,塑造“绿色产业链”的详细范式。这个范式是:内部实行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文化,通过加大绿色成产投入,生产、产品质量、监管各个环节,以技术研发和创新为核心,为社会源源不断的提供绿色产品,更多依靠产品科技创新获取“绿色利润”。
目前,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伊利锻造“绿色产业链”的核心动力。依托技术创新,伊利获得两次IDF世界大奖。目前,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已超过伊利业务总额的40%,趋近发达国家乳业巨头的业务结构。同时,通过创建国家乳制品技术标准,成为家直接参与乳品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的企业,代表着乳业技术标准的水平。
在伊利的发展历程中,讲求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的伊利法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乳业的未来关乎一个民族的健康,关乎亿万家庭的营养。将牛奶从草原带向,将伊利从带向世界,在潘刚带领下的伊利一直努力践行着这一关乎企业生命的“伊利法则”,一直在倡导乳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潘刚曾多次表示:“只有让你的公司真正以绿色经济的模式发展,才有可能在绿色产业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乳业的未来或许应该在“绿色产业链”下思考新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