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河南兴泰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每天,有20万个多福多馒头从这里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满足着郑州及周边市场80%以上的中馒头需求。
“主食品加工企业+粉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农户”,兴泰公司的发展模式,不仅正在带动新密、渑池等地37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更成为我省打造面品产业集群大胆有益的探索。
从今年开始,我省将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益”的11类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主食的面(米)品产业集群首当其冲。
“我省每年调出约100亿公斤的原粮,如果这些原粮经过产业化变成主食,可增加100万人口就业,创造产值740亿元。”省粮食局局长苗永清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事实证明,要放大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经济效益,扭转粮食产量高、贡献大,收入低、效益差的局面,河南不能仅仅做“粮仓”,更要做“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
为此,我省提出了发展主食产业化,打造面(米)品产业集群的思路:以主食产业化为切入点,重点培植主食加工龙头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和加工环节的向前、向后伸延,拉长产业链条,打造若干集粮食种植、订单收购、仓储保管、加工转化、检测检验、物流配送、主食销售为一体的主食产业集群,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按照省政府近出台的《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我省将形成年产值不少于10亿元的主食产业集群20个左右,2020年争取达到50个。
美好的蓝图并非凭空绘就。省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处处长朱保成细数了我省发展主食产业集群的优势所在:,粮食资源优势突出,尤其是小麦产量占的27%,且以中筋小麦为主,适合加工传统面制主食产品;第二,我省拥有1亿人口,省内和周边市场对米面主食需求;第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在整个中原经济区内具备食品保质保鲜、冷链运输所需的运输半径;第四,在农作物种植技术、粮食仓储物流和加工技术方面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
目前,开封、许昌等市已经开始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制订主食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规划。作为郑州市主食产业龙头企业,兴泰科技公司有关负责人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利用在主食领域的科研成果、装备技术,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立45家主食生产经营公司,更大范围地带动粮食资源的转化增值,“把我们的馒头做得更‘大’让面条更‘长’。”据了解,下一步我省还将从政策、金融、税收等多方面对集群建设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符合河南省情特点,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将创造性地推动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晓真教授认为,通过集群的带动,可以使市场需求迅速反馈给种植者,促进小麦种植的品种专用化、种植规模化,有效促进河南粮食资源增值,从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