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食品事故贫乏,“舌尖上的”成了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本月2日,笔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给深圳市人大代表的建议答复中获悉,深圳市将加大食品的投入,力求两三年内达到香港目前的人均抽检水平。
今年,食品事故贫乏,“舌尖上的”成了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本月2日,笔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给深圳市人大代表的建议答复中获悉,深圳市将加大食品的投入,力求两三年内达到香港目前的人均抽检水平。
郑学定代表长期关注食品问题。以深圳市的“菜篮子”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根据他的调查,蔬菜的检测量为每档口的品种三天检测一次。而供港食品基本做到每天每批次检测。
另据南山农产品公司反映,供港食品每年检测量在20-30万批次之间,对检测到有问题的食品可追溯至生产源头,从而追究其生产责任,直至取消其供港食品资格。“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应该借鉴供港食品的做法,加大对食品的检测规模。”郑学定说。
郑学定的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当前深圳市正通过实施食用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根据初步计划,该工程将通过2至3年的时间,将深圳市食用农产品抽检覆盖率由目前的约0.9批次/千人(以全市人口数1800万计),提高到5批次/千人,达到香港目前的人均抽检水平。
当前,深圳市食品的监督是以超市或者农批市场等企业自检为主。这种让企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让代表们很是忧虑:企业在经营中必然要追求经济效益,检测力度大了会影响经济效益,这种机制下的检测结果也让人打个问号。
针对这个问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深圳市已将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未来食用农产品检测的重要力量。去年,该局就投入300万元快速筛查经费,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深圳市海吉星农产品检测科技中心有限公司(FQT)等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每天对全市各大农批市场、大型配送企业等农产品主渠道开展快速筛查工作,该项工作今年已经正式开展。2014年将在30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到500万元项目经费,进一步扩大快速筛查的范围和频度。
如何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可追溯系统,从源头上加强对食品的监督?这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据介绍,当前深圳市将在食用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中投入约4000万元配套资金,开发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