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不应成食品挡箭牌

2013/7/15 9:18:00 阅读数:742 信息分类:食品饮料代理网 编辑:晨辉
    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大到影响产业发展,小到危害群众健康。如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侧重后者,优先考虑食品安全理应成为社会共识,但在现实生活中,两者孰轻孰重往往成为辩驳焦点,而敷衍食品安全的现象亦颇普遍。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就表示: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按照国情来制定标准,不仅仅是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还要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既要保护健康,又要促进产业发展,大凡讨论食品安全话题,似乎都必须围绕这样一套思路来展开。对于习惯辩证法的很多人而言,这样的逻辑往往可以征服不少人。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体会,很多人也有切身的体会,如同“先污染后治理”这样的发展策略,尽管它备受诟病,但即便在今天,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仍然付出了相当大的生命健康代价。“发展”的逻辑可能不太光彩,却是现实生活的普遍法则。
    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显然高于经济发展,只是生命尊严实现之难却显而易见,今天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社会之所以被置于和经济发展一样的高度,并不是因为“经济人”的自觉,而是社会舆论批评和民众道德压力的结果。
    这就迫使我们在思考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回避经济发展这一特殊语境。如今民间对食品安全诉求强烈,“国情论”更大的危害在于,如果肯定“国情论”的正当性,那么就很可能陷入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两者重要性的相对主义。而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而食品安全尚处于价值宣扬的阶段,这样的相对主义是有所侧重的,其结果很可能是,双方根本无法实现平起平坐,更可能,食品安全陷入价值虚无,往往成为其次的选择。
    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现今讨论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回避这一背景。为什么当前对食品安全的强调是必要甚至是紧迫的,因为我们特殊的社会语境决定了,只有倾注更多的心力,才可能换得预期的食品安果。经济发展与食品安全可以共存,但大凡务实的人都应该清楚,和经济发展相比,追求食品安全将存在更大的困难。
    现在身边每时每刻都有机器在轰鸣,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现实情况,不能试图在轰鸣声中让更多人接受食品安全的主张。“国情论”可能让食品安全的希望付诸阙如,如果真正想致力于实现食品安全,就不应该描述眼前的国情,而应该讲述食品安全的重要。
大使秘密武器,且扫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