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很多消费者都会选择一些营养健康的食品来食用,蜂蜜作为一款高营养的产品,很受人们的青睐,但近日连续曝光的多宗“蜂蜜不达标”事件中,连不少消费者以为比较保险的“洋蜂蜜”也都涉及其中,不由得让消费者再次对蜂蜜起戒心。
“蜂蜜不达标”风波连发
近日,蜂蜜“不达标”的新闻报道接二连三。上个月,有报道称,“市场上的蜂蜜六七成是假货”.不仅农贸市场出售有假蜂蜜,在许多大型超市也会出现假蜂蜜的身影,假蜂蜜多为糖浆勾兑而成。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近测试了55款蜂蜜,发现14款的蜂蜜样本掺杂了糖分,其中12款声称是天然或纯正蜂蜜,当中7款声称100%天然或100%纯正。虽然测试未能微细地量化蜂蜜的掺杂糖分多寡,惟测试结果显示当中有4款蜂蜜样本的掺糖程度较大,怀疑掺杂了来自玉米、甘蔗、大米或其他含糖或淀粉质农作物的糖浆。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特别之处,蜂蜜掺杂糖分的问题比较明显是在在价钱较贵的麦芦卡(植物名称)蜂蜜样本中,它的市价每100克由39.6至151.2港元不等。测试发现,在15款麦芦卡蜂蜜样本中,有8款被检测出掺杂糖分,余下6款被验出掺杂糖分的样本则来自另外40款属较便宜的蜂蜜样本,市价每100克由4.9至35.2港币不等。爱购记者在高端超市里发现,至少有3家新西兰公司生产的“麦芦卡”蜂蜜,售价贵的一小瓶突破600元。
另外,在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这次测试中,首次利用花粉分析技术检视蜂蜜样本内花粉所属的植物品种来判断蜂蜜样本的生产地。结果发现7款样本依据分析所得的生产地,与样本标签的生产地或产品描述不吻合。例如一款包装标示产地为瑞士的蜂蜜,从测试结果判断其蜂蜜来源地为中国;一个样本的产品描述有“韩国”字样,测试下却推断其蜂蜜来源地为中国。
检测难度,监管有空白
根据蜂蜜的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14963-2011》的规定,蜂蜜只能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至少要达到60%,蔗糖含量不得超过10%.尽管量少,这一规定却承认了加糖的合法性,形成了一种负面的效应。而根据与国外标准相近、香港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蜂蜜标准,蜂蜜必须天然纯正,不应加入任何食物配料,包括食物添加剂。
据记者了解,这项“新国标”是于2011年蜂蜜掺假新闻爆出之后不久出台的,虽然卫生部宣称是参照欧盟的蜂蜜进口标准制定出来的,但竟然没有把常规的用于蜂蜜出口真实性检测的项目,如碳同位素法、tlc法、外来酶法等纳入标准,业内人士提出这会导致掺入大米糖浆的蜂蜜以及其他的假蜂蜜继续泛滥,当时中国蜂产品协会因此提出暂停执行“新国标”的建议。
今年4月3日,“新国标”第二次修订会议召开,行业协会和原起草单位代表在国标后对蜂蜜的理化指标和真实性判定的检验方法有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删除一些不必要的指标和表述。这次会议所得出的《征求意见稿》现在还在向全国各个方面征求意见中。
蜂蜜造假屡禁不止,有知情人士透露,监管上有两方面的漏洞,一方面是目前对于蜂蜜的监管不够明确,比如对于养蜂散户私自兜售假蜂蜜的行为,还没有明确的部门来管。另一方面是现行国家标准的检测项目无法钳制假蜂蜜,假蜂蜜在规定的几个检测中结果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营养学家提醒,不要太迷信蜂蜜
蜂蜜掺假的事件引起业界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蜂蜜在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蜂蜜品牌在销售的过程中,特别是高端的蜂蜜,都会提到蜂蜜有养颜、润肠或者提供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作用。有营养学家提醒我们,蜂蜜跟蔗糖的营养师一样的,大家不需要过于迷信它的功效。
西澳科廷大学公共卫生营养学博士陈舒介绍,蜂蜜是一种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来源(糖类的来源),它的营养成分一般包含了17.1%的水分,82.4%的糖类,0.5%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葡萄糖,剩下12.9%的糖类成分是麦芽糖、蔗糖和其他糖类。可以说,蜂蜜就是糖和水。
陈舒介绍,不同种类的蜂蜜,糖类成分比例会有不同,但这些糖类之间并没有营养上的差异,只是在吸收速率上会有差异。在研究数据上,并没有证据表明蜂蜜会好于其他的糖类,蜂蜜从吃进嘴里到达到肌肉,约15分钟,跟其他糖类的差异不大。蜂蜜中所包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加起来才占蜂蜜成分的0.5%,而这其中单一一种营养素的成分就更是少得可以忽略不计。以蜂蜜中含有的vc为例,一杯蜂蜜所含的vc大约1.7mg.1.7mg是什么概念呢?同样重量的柚子约含169.5至406.8mg,橙含有125.4至183.1mg,草莓含有118.7mg.在所含的矿物质里,以钙为例,一杯蜂蜜里所含的钙为20.3mg,一杯同样分量的牛奶含钙量是300mg.
据专家表示,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果糖不耐受,也就是不能很好的消化过程,于是肠道运动异常,有的人会拉肚子,有的人表现轻微,有的人完全不会。通常蜂蜜中的葡萄糖能轻微地帮助果糖的吸收,但果糖的吸收效果取决于你的果糖不耐受程度,以及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