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河流分布等特点,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的降水量都不平衡,干旱也一直是很多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开展的抗旱节水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研究日前取得新成果。该项目培育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系水分利用效率 提高15%以上、产量提高10%以上,具有较大的生产应用潜力,对于我国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马有志介绍,植物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常规育种难度大、周期较长,对多基因控制的复 杂性状的分子标记技术也尚未取得突破。通过提高一个对抗旱性起重要作用的调控基因DREB的表达,可以增强多个抗旱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因此可 以有效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干旱缺水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在河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尤为突出。如,河北小麦用水占全省农业总用水量的70%,水资源有效利用 率只有40%左右。同时,现有高产品种对肥水要求较高,生产上急需在减少灌溉条件下高产稳产的品种。
研究人员以我国抗旱小麦农家种“小白麦”以及耐盐大豆品种铁丰8号为材料,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分析了小麦、大豆基因组中存在的60多个 DREB基因的表达特性,进一步通过基因转化在小麦中鉴定其功能,获得了2个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抗旱关键调控基因。
实验结果表明,在济麦19等小麦品种中过量表达DREB基因,转基因小麦的抗旱节水能力显着提高。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转基因小麦 产量提高1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 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自主克隆的抗旱关键基因转入到我国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济麦19、济 麦22、石4185、邯6172等受体品种中。通过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多年多点田间鉴定,获得了16个抗旱节水性显着超受体亲本、超区试对照品种的 转基因小麦新品系。
相关技术的大力推广,将会让小麦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进一步降低,让天气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