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新一轮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后,伴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落地,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处于稳中向好的趋势。但在财经、艺康集团2日举办的“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公约联盟·星研会”活动上,食品安全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表示:“现代政府的责任是要纠正、解决、弥补市场失灵,因此监管是市场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胡颖廉表示,现代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本质是市场失灵,假冒伪劣、恶意欺诈、不卫生不合格、虚假标签等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市场失灵,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他说,市场本身才是主体,市场自身的良好运作是本原所在。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把监管反过来当作主体,而把市场机制当作补充。这样的认识在国外是共识和常识,但在国内不是,还需要专家、学者来呼吁、来提倡。
“讲市场机制,不是要否定政府监管的作用,而是要回归它的本原、本质状态。”胡颖廉表示。
时任国务委员马凯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作关于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时表示:“改革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而副汪洋在2013年6月17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说,要“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落脚点是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