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是牛奶发酵而成。婴儿从纯母乳(或配方奶),到能够和成人一样吃各种饮食,需要时间让他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逐渐成熟。虽然6个月之后可以添加大部分的辅食,牛奶却要等到1岁之后。因为到1岁之后,小宝宝的身体才能顺利地吸收牛奶中营养成分。
但牛奶中的钙、蛋白质、脂肪都是好东西,不到1岁的小朋友也需要怎么办,当当当挡,酸奶就可以登台亮相了。酸奶在发酵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个是部分蛋白质会水解;另外一个是一些乳糖会变成乳酸。
蛋白质是一条由各种氨基酸组成的长链,人体吸收蛋白质,是借助消化道中对应的酶,也就是微商嘴里的神奇”酵素“,将蛋白质的长链打断,分解成一个个的氨基酸,或者由几个氨基酸组成的短链多肽。对于小宝宝的身体来说,对付长链的蛋白质还有些费劲,但对付氨基酸和多肽就很简单了。这就是为什么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需要喝游离氨基酸或者深度水解等特殊配方奶的原因。
和奶相关的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则是乳糖不耐受,这种消化道问题也制约了很多宝宝不能直接喝牛奶。而酸奶之所以发酸,被叫做酸奶,就是因为发酵的时候,牛奶中的部分乳糖会被转化,或者发酵成乳酸,因此也会减少乳糖不耐的风险。
这就是酸奶相比牛奶的优势:可以和牛奶一样提供营养,又减少了一些相关风险,对于不到1岁的婴幼儿,或者1岁以上但是因为有相关问题无法直接喝牛奶的人,酸奶是不错的选项。
不过虽然酸奶广告中常说益生菌,但这并不是喝酸奶的主要目的。很多酸奶号称自己含多少个0的益生菌,但这些细菌在进入肠道起作用之前,需要经历可怕的强酸胃液的洗礼,能活下来的并不多。而且肠道里的原住民细菌的数量要远远超过摄入的益生菌数量。
目前关于益生菌的研究仍然无法得到明确的结论。比如酸奶中的乳酸菌,我们仅仅知道它可以吃没有什么坏处,但有什么好处?或者说应该吃多少,怎么吃才有好处,其实并没有准确的答案。
虽然国家在酸奶的国标中写了关于乳酸菌数需要大于100万(CFU/g)的要求,但是却也加上热处理酸奶可以不作要求的说明(因为热处理的常温酸奶会杀死乳酸菌)。换句话说国家的意思是,酸奶厂商要不就别扯益生菌,要扯就多老实放一些。
有没有乳酸菌都是合格的酸奶,选择给宝宝的酸奶,标准是:全脂、无糖、原味。有益生菌挺好,没有也不是罪过。那强调益生菌作用的”乳酸菌饮品“可以算酸奶么?
酸奶重要的是补充营养,关于这点在国标中有明确的界定,酸奶的脂肪要≥3.1g/100g,蛋白质要≥2.9g/100g。如果是添加了其他原料的风味酸奶,标准略低,分别是2.5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