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期泰山科技论坛--蜜蜂产业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http://www.5888.tv/xiehui/ 2018/9/14 11:26:43 浏览次数:492 信息分类:饮料协会 编辑:小禹

5月18日,由山东省科协主办,山东省蜂业协会承办,青州市蜂业协会协办的第120期泰山科技论坛在山东青州举行。养蜂学会理事长、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吴杰,养蜂学会副理事长、省蜂业协会理事长宋心仿,养蜂学会副理事长余林生、胥保华、薛运波、罗岳雄,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赵芝俊、郭媛等国内专家出席论坛,来自蜜蜂学、经济学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及青州市蜂农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活动。

本期论坛主题为“蜜蜂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旨在探索蜜蜂产业新动能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用新格局新发展全力带动蜂业发展,本次论坛围绕机械化养蜂的现状与前景、探研蜂业经济发展、推广蜜蜂授粉技术以及蜜蜂疫病防治技术为研讨主题,胥保华、余林生、薛运波、赵芝俊、郭媛、宋心仿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作题为“蜜蜂的营养与健康养殖”“蜜蜂病害防治与残留”“蜂场如何引种换种”“制约养蜂车推广的原因及解决途径”“蜜蜂授粉技术应用”“我国养蜂机械化现状与思考”的主题报告。

胥保华:蜜蜂饲养--除蜂蜜和花粉,不主张其他饲料

“在蜜蜂的饲养过程中,原则上除了蜂蜜和花粉之外,我们不主张使用其他饲料。考虑到我国花期普遍在四个月左右,花粉饲料可能无法满足蜜蜂的饲养需要,因此不得不添加我们自己配制的‘蜂粮’饲料,我们蜂农在自己配制蜂粮时,要蜜蜂必须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矿物元素、维生素以及水的需要,区别于其他畜牧业养殖动物的所需,蜜蜂不需要纤维素的摄入。”养蜂学会副理事长胥保华在论坛报告中指出。

胥保华在报告中从蜜蜂营养的重要性、蜜蜂的消化吸收、蜜蜂需要哪些营养、蜜蜂的饲料与饲喂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蜜蜂养殖的注意事项以及理论依据,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可。

余林生:蜜蜂病害--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在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下,蜜蜂种群对周围环境因素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并与其他生物种群保持一定的消长关系。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超过蜜蜂种群的适应限度;或在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的侵袭及有毒物质的作用等,则蜜蜂的正常代谢即遭到干扰和破坏,生理机能或组织结构发生病理变化,导致蜜蜂个体发病甚至死亡。总之,蜜蜂病害就是蜜蜂、病原、环境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余林生在报告一开始就分析蜜蜂病害的出现原因。

余林生在报告中围绕蜜蜂病虫害概述、蜜蜂病虫害防治、蜂产品残留、蜂场设置警示牌为主要报告内容,强调蜜蜂病敌害防治的原则,即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并在报告中以西藏地区养蜂经验和详实案例以及日本山口喜久二式自然养蜂的原则,倡导人们关注蜜蜂福利,善待蜜蜂。

薛运波:蜂场引种--根据“血统”引进蜂种

“引进蜂种的目的是为了改良现有蜂群,提高其生产能力,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我国养蜂受生产规模和效益以及生产习惯的制约、影响,引种换种不可能像国外一些养蜂者那样,地从育王场购取大批量的成品蜂王,每群换一只。而是以引进的少数种蜂王为母本,再大量育王进行换种。因此,在引种过程中不要只追求某一个方面的目标而忽视了蜂群所处的客观条件。应当分析蜂群换种的依据(如本地蜜蜂血统结构、本地气候和蜜源条件、生产目的等)在利用蜂群所处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平衡利弊突出重点,有目标有依据地进行换种。”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薛运波详细阐述了蜂场引种换种需要达到的目的。

薛运波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蜂场引种换种需要考虑的多方面因素,提出蜂场引种换种要根据本地蜜蜂血统结构引进蜂种、要根据本地气候和蜜源条件引进蜂种、要根据饲养目的引进蜂种,针对关于杂交种蜜蜂累代利用问题给出了详尽的解释,薛运波表示,蜂种的使用多利用三代,否则会导致大面积减产,其中又以二代蜂。

赵芝俊:养蜂车推广--提高机械化水平是蜂业发展方向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赵芝俊首先从当前养蜂业面临的背景与问题入手,介绍了养蜂业支持政策面临抓手选择,为什么要提出实施养蜂车补贴,针对制约了养蜂车的推广使用因素、养蜂业如何实现机械化进行讲解。

在《制约养蜂车推广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报告中,赵芝俊表示:“当前制约我国养蜂车推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即养蜂车节本增效途径有待拓展、养蜂车尚有技术问题未解决、规模化饲养高强度工作还未实现机械化替代、相关管理政策执行标准各地差别较大等四方面因素。因此养蜂业要实现机械化,要从转地设备入手,抓住省力要点,认清技术供给对接需求,建立有序市场、提高养蜂经济效益,提高机械化水平是蜂业发展方向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郭媛:蜜蜂授粉--地位重要、潜力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郭媛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为什么强调蜜蜂授粉,她表示蜜蜂在生态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主要的传粉昆虫,但是随着野生昆虫栖息环境被破坏,自然界授粉昆虫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存数量急剧下降。随着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果树面积在耕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但授粉昆虫数量并没有随果树面积的发展而相应增加,从而直接影响果树授粉。同时,大面积使用农药对控制害虫保护农作物正常生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也造成了自然界有益昆虫的大量死亡,致使授粉昆虫数量急剧下降,所以需要授粉的虫媒花作物对人为引入授粉昆虫的依赖性更大。

郭媛表示:“当前大田水果蜜蜂授粉普及率不足30%,油菜不足60%,设施蔬菜不足10%,作物对传粉昆虫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大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设施农业发展迅猛,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着蜜蜂授粉潜力。”,郭媛结合蜜蜂授粉在苹果、梨树、甜瓜、草莓等具体作物上的应用实例,详细讲述了蜜蜂授粉的增产、增质、缓解果树大小年等方面的突出效果。

宋心仿:养蜂机械化--养蜂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

养蜂学会副理事长、省蜂业协会理事长宋心仿结合自己工作和经历,为论坛作了《我国养蜂机械化现状与思考》为题的报告,宋心仿在报告中指出:“养蜂机械化是实现养蜂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养蜂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没有养蜂的机械化,就没有养蜂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就无法创高产增效益。”

宋心仿在接下来的报告中用具体的案例分析道,2011年我国辆养蜂车问世以来,业内对养蜂车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到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养蜂车。蜂农依靠传统方式转场,装卸蜂箱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而如今依靠机械化手段,仅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够完成。机械化不仅仅是在养蜂车一个方面,就以王浆机为例,依靠传统人工,10公斤的蜂王浆需要两个人从早到黑连续加工几天,而现在使用王浆机10公斤蜂王浆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甚至快只需要40分钟。此外,机械化手段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蜂农的抗风险能力,还可以让我们的广大蜂农提高生活质量,过上“幸福浪漫”的生活。

看干货 找产品 做招商 谋发展
线上糖酒会 全免费发布!
微信公众号
不等式食品(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