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蜂业协会成立于2009年9月。在四年时间里,协会发挥服务、协调和纽带的作用,尽力为蜂农提供蜂药蜂具、技术咨询、蜂蜜销售等服务,引导蜂农妥善处理蜂农与消费者、蜂农之间、蜂农与蜂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大力宣传蜜蜂对农业、生态等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给蜂农带来了实际利益,促进了全县蜂业持续健康发展。据2012年6月统计,全县意蜂饲养量达到19080箱,中蜂饲养量达到4218群,蜂农收入比过去有了明显增长。许多蜂农对蜂协工作非常满意,都说:蜂协就是我们的家。
一、 提倡科学养蜂,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协会坚持以会员为依托,大力推广优良蜜蜂新品种、养殖新技术,努力提高蜂农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2010年9月,组织10多位蜂农到郑州参加了“第八届农产品交易会”,开阔了视野。10月,参加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培训,培训蜂农180人次。2011年4月,成立蜂业协会白砂糖和蜂药蜂具点,低价购进,薄利销售,降低蜂农生产性投入。5月,协会组织养蜂骨干,7次到横河镇、蟒河镇、东冶镇等乡镇,发放技术资料600份,组织蜂农集体观看中蜂过箱的视频,现场进行中蜂过箱示范,推广了中蜂过箱饲养技术,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为了提高养蜂技术水平,8月协会邀请四川农业大学龚凫羌教授,到我县进行了为期2天的养蜂技术高层培训,培训蜂农400余人次,蜂农反映收获很大,解决了一些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12月,依靠市蜂业协会为14名蜂农办理了农技师职称。2012年3月,参加了在江苏盱眙召开的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为全县蜂农找到有价值的信息100多条。7月,为蜂农提供了10只优质种蜂王,改良了当地蜜蜂种质。8月,在县西池宾馆举办了由县残疾人联合会主办、县蜂业协会协办的“残疾人养蜂技术培训”,为期3天,培训蜂农200人次。在协会的支持下,到8月底全县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蜂业合作社由原来5个增加到11个。
今年,协会次组织转场授粉,取得了成功,摸索出一条合作双赢的路子。转场期间,协会4次到河南看望蜂农和协调相关事宜,省市电视台、山西日报、太行日报、晋城晚报等新闻媒体都对跨省授粉进行了详细报道,反响很好。全县15户蜂农的700多群蜂群转场到河南省济源市梨林镇,在900亩白菜、萝卜等蔬菜制种基地授粉。这是阳城县蜂业协会与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公司次授粉合作,是全市次有组织、有规模的转场授粉。阳城县蜜粉资源非常丰富,群众有养蜂的传统,蜂农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定地+小转场,是山区农民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近20年历史的涉外涉农企业,主要从事茄果类、十字花科等作物的外繁制种,产品远销欧盟等发达国家。在有1.5万亩制种基地,其中在济源有0.8万亩。公司蜜蜂授粉的需求,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的授粉合作单位,公司领导每年在开花前都很闹心。为了摆脱这一困境,绿茵种苗有限公司经过调查研究,决定与阳城县蜂业协会开展授粉合作,并签定了合同。约定:授粉从4月15日到5月5日,为期20天。公司按每群蜂50元标准补贴蜂农,承担往返运蜂费用。给每户蜂农免费提供50斤大米、50斤白面、10斤食用油,并为蜂农免费提供帐蓬、液化气、生产生活用水。清明到谷雨期间,是我市定地饲养蜜蜂春繁的关键期,亟需大量蜜粉源,但当地的蜜粉源满足不了蜜蜂的需求,蜂农在家只能补喂白糖和花粉。而此时公司的制种基地正值花期,需要蜜蜂授粉。据调查,蜜蜂授粉,不仅可以提高种子品质,而且可以增加产量30%以上。我县定地饲养蜜蜂的蜂农转场到济源授粉,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降低了春繁成本,增加了蜂农收入;二是实现了传花授粉,提高了公司效益。总之是繁蜂、授粉两不误,两促进。
二、提高蜂农组织化程度,维护蜂农合法权益。
协会按照“民主、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强化组织化管理,维护蜂农合法权益。我们认为:协会工作的对象主体是蜂农,各项工作只有立足为广大蜂农服务,把心贴近他们,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说话办事,他们才愿意向我们反映情况,提建议,说心里话,并积极参与到协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中来,协会才会有凝聚力,工作才能充满活力。根据养蜂户逐年增加,蜂群逐年增长的实际,将全县划分为凤城、河北等10个片区,每片由协会指定一名片长负责,了解会员的生产经营情况,解决会员养蜂碰到的技术难题,交流提高蜂产品质量的心得;协会代表会员利益,反映会员要求,维护会员权益。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协会引导蜂农生产天然成熟蜂蜜,走蜂业良性发展的道路。为了争取政府支持蜂业,2010年4月,由县人大代表、协会副会长孙永恒同志出面,向县人大递交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蜜蜂产业发展”的议案,引起重视。县人大组织对全县蜂业产业进行了调研,向县政府递交了“发挥蜂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蜂业经济”的报告,经过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县政府出台了对全县蜂农50箱一次性给予5000元、每递增20箱给予2000元的政策扶持。2012年5月,全县蜂农领到了160余万元的政策扶持款。这样的扶持力度在我省乃至都较为少见。2011年7月,特大冰雹袭击了我县西南乡镇,驾岭乡受灾严重,协会积极为蜂农呼吁,使受灾蜂农享受到每箱50元的补助。2010年和2012年,我县驾岭乡、河北镇相继发生盗窃蜂群案件,涉案金额1万余元。为了解决问题,协会一方面通知各片区蜂农寻找和提供线索,另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及时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协会组织蜂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处理蜂农蜂群被盗案件的调查、取证和赔偿事宜,问题都很快得到解决。这四年,主动走出去,寻找销路,收购销售蜂蜜230余吨,从根本上缓解了全县蜂农“卖蜜难”问题。
三、充当招商引资平台,推动蜂业转型发展。
养蜂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它曾经有过辉煌,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不为人们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事业都发展了,而蜂业却落伍了。由于目前我国蜂产品市场管理不规范,蜂产品知识普及不够,加上消费者存在的认识误区,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出现,因此,形成了养蜂者风餐露宿,追花逐蜜,辛苦的劳动换不来等价的收入,而消费者又不能放心消费蜂产品的被动局面。经过长期的调研,我们认为生产天然成熟蜂蜜是振兴蜂业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蜂业转型发展,协会充当招商引资平台,注册了山西玄中蜂业有限公司,立足南太行优质蜜粉源基地,依靠全县11个蜂业合作社和400多位蜂农,按照“文化性品牌+全产业链模式”的发展思路,以传承传统摄养文化为使命,宣传“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理念,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天然成熟蜂蜜等服务。公司已成功注册29、30、31类30种农产品的“玄中”商标,不仅实现了公司名与商标名一致的目标,而且为以后预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商标 “玄中”,来源于《道德经》,取 “玄中玄中,妙在其中”的内涵和“玄中有至乐,淡泊终无为”的境界。公司提出“玄中,摄养”的广告语,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生产天然成熟蜂蜜和原生态蜂产品,布局全产业链。通过不懈努力,目标是将“玄中”打造成一个性的文化性品牌。现在产品包装已完成,正在印刷,不久将生产出新的产品。恳请市县领导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希望有意合作的蜂业合作社或蜂农携手发展。
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政府的要求、和兄弟县协会工作、以及蜂农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以这次陵川现场会为契机,虚心学习,认真落实,把蜂协办得更好,为推动全县蜂业转型发展,增加蜂农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