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以及反对铺张浪费、遏制公款消费的常态化,赢得民众一片叫好声,同时也让餐饮业陷入了集体反思。今年以来,无论是单月数据还是一季度数据,餐饮业均以个位增幅继续拉低消费增幅水平线,而限额以上企业的餐饮收入更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面对大形势的变化和税费负担过重,“四高一低”等顽疾,餐饮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然。烹饪协会认为,餐饮企业应加快自主创新,在商业模式、经营业态、提供服务等方面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不断提高竞争力,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近期,不少餐饮企业都在行动着。
多元化发展——继国内餐饮高端品牌湘鄂情宣布公司取消高端餐饮,转型KTV家庭欢聚餐厅后,净雅日前也宣布从高端路线回归大众餐饮。净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舵透露,净雅将在各店一层开设火锅店,经营海鲜豆捞。待7月份火锅店开业后,净雅集团餐饮板块就形成了正餐、火锅、自助餐不同品牌的多业态经营格局,“这样可以用大众餐饮的菜品弥补经营高端正餐的亏损”。
高端餐饮业利润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扭亏为盈,越来越多的高端餐饮酒楼开始走“平民”路线,推出中低价菜式或半份菜,并从主攻宴请招待转为更多的依靠自助餐、外卖。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认为,餐饮业中大众消费的层次很丰富,高端餐饮企业根据自身的硬件、软件条件和特点,找到新的目标群体定位是积极的尝试。
除了高端餐饮企业探入大众餐饮“蓝海”,国内大型餐饮集团也在利用企业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如陶然居、齐齐火锅、金百万、嘉和一品等大型餐饮企业都建有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介入上下游产业链,涉足生态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完成产业链的整合,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并为企业规模化生产、复制扩张提供有力支持。
多业态组合——“餐饮企业对于餐品、菜式的研发、创新是保持餐企可持续发展和餐企个性的规定项目。面对大环境的不佳,为了刺激消费,吸引客流,餐企会更加注重新品的推出,加快创新频率”在餐饮业已工作8年的北京湘临天下餐饮相关人士表示,由于受到年轻白领消费群的热捧,越来越多的餐企瞄准创意菜、概念菜进行转型和营销。
不仅是创新菜品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也有不少餐饮企业拓展经营业态为便利店代工快餐。如陶然居的早餐厨房及完整的配送基地为罗森大型便利连锁店配送所有快餐,一共几十个品种。而海底捞也在为7—11便利店所售的套餐进行半成品配送。“每天都会从海底捞的中央厨房进货,然后在我们二楼的厨房进行热炒加工,挺受周边工作的白领们欢迎。”位于北京钱粮胡同的7—11便利店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不少餐饮企业也在商业模式上寻求着多业态的组合。如海底捞、眉州东坡、狗不理等大型餐饮集团纷纷自建商圈,错位经营,发展各类项目。百胜集团在进入后一直在寻求多业态发展,成功收购了小肥羊后,又与碧桂园地产战略合作,涉足地产、连锁超市、餐饮,进一步完善商业资源配置。
多服务模式——“在全社会都在理性消费的同时,餐饮形态将面临整合,新一轮洗牌也势不可挡。”策科德策划的顾问朱晓鹏认为,有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的餐饮企业将脱颖而出。“以前单一依赖消费的餐饮企业,应该从产品、服务、人文关怀等方面下功夫,改变滞后于市场的形态,积极迎合市场变化。”
为了程度地利用市场的时间、空间,不少快餐连锁企业,如嘉和一品、肯德基、麦当劳、永和大王等采取全时段经营、多模式售卖方式,通过外卖的售卖模式,跨越时空限制,提升服务品质。
净雅等高端餐饮企业则推出了上门做菜等外包服务,让消费者不出家门即享受到高端餐饮的优质服务。此外,净雅正在酝酿涉足“房车餐饮”,通过收购团膳企业,将在居民集中租住区和集中商务区的地铁站点提供餐饮服务。
此外,向体验经济延伸,增加服务项目,也成为餐饮企业创新的内容。如北京宴,在服务中注入情感元素,集中体现“把客人当亲人,视客人为家人”的优质服务理念,通过主题服务、塑造印象、纪念品、感官刺激等外在手段,实现在一个短的周期内与消费者情感互动,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体验感受,从而获得经济价值的高增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