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商务厅、省文明办联手在我省餐饮行业开展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调查
服务员会提醒适量点菜
8月14日,在省城建设南路三晋饭庄(连锁餐饮)一楼,生活晨报记者看到新挂的“从我做起,文明用餐,拒绝剩宴,杜绝浪费”的宣传牌十分醒目。宣传牌上,落款是“小店区文明办、小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该饭店赵姓经理告诉记者,几年前省城刚刚开展“光盘行动”时,他们就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在点餐时,会善意提醒顾客点菜量,并及时就一些分量较大的菜进行说明。“现在,出去吃饭,不少饭店服务员都会提醒适量点菜。我觉得这样很好,不浪费。”在三晋饭庄请朋友吃饭的省城市民赵哲宏说,“光盘行动”可以避免浪费。
喜宴菜品浪费严重
记者走访省城部分中饭店发现,各类婚礼、十二岁生日宴、寿宴等菜单,在设计上,菜品的数量均差不多,一般为“8凉10热2主食1水果1汤”。
在位于省城和平南路的太原绿岛饺子馆内,记者看到“鸿运当头”团圆宴1588元/桌(10人),猪肉、牛肉、羊肉、鸡鸭等肉类和海鲜相对较多,占了60-80%。“一桌10个人吃22道菜品,肯定剩下。现在人们办喜事首先要考虑足量、好看,如果客人把饭菜都吃光了,主家就会感觉很没面子。”太原绿岛饺子馆赵经理告诉记者,他们也想过减少菜量,提升菜品的质量和档次,但顾客一般还是接受传统的菜品设计。
吃自助餐不浪费有奖励
谈到这些年饭店促进落实“光盘行动”的情况,省城千禧369自助鱼火锅的负责人王总表示,确实有一些人,眼大肚小,取材无度,造成很大浪费。
王总表示,“剩余食材超过150克罚款”的做法,虽然早被不少自助餐馆推出,但是真正落实的很少,一怕得罪顾客,二是由于自助餐馆没有餐后结账一说,顾客吃完就走,服务员对顾客的浪费现象,有时也盯不过来。且餐厅不具有行政执法权,无权向顾客罚款。虽然餐厅有权向浪费食物的顾客收取违约金,但前提是必须有双方认可的约定。
王总说,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他们还特别推出了“不浪费者奖20元代金券”的活动,但这样的奖励并没有遏制浪费现象。
西餐“光盘行动”执行较好
在省城花舍咖餐厅中正天街店,记者向该店负责人杜总了解到,西餐类“光盘行动”执行得较好。例如,他们推出了一些热菜拼盘菜肴等,适应两三位客人的用餐需求;在自助餐中逐步提升现点现做的比例,减少现成菜肴所占的比例;在中餐厅,增加“适量点餐”提示牌,服务员在点餐过程中也会适时提醒,同时引导宾客“吃完一道再上一道”的用餐习惯;在宴会前和顾客沟通,合理准备并灵活调整菜品数量和餐量;在宾客用餐完毕后,服务员会主动为其提供打包服务。
在花舍咖餐厅做了2年服务员的小楼表示,自从倡导“光盘行动”后,客人浪费的现象有所改变,很多客人都会自觉地问“菜量够不够”,吃不完也会主动打包带回家。
■建议
点菜看营养、看需求
山西美食精英联盟会长、山西省名厨委员会副会长赵海军认为,国人招待客人向来喜欢讲排场,婚宴接待、商务宴请时,只有剩下很多饭菜,才能显出主人的热情,否则就会让宾客感觉不真诚。多年来,因为“光盘行动”没有行之有效地执行,适量、节约的消费理念,并非短期内就能够形成。只能从各餐饮部门入手,从菜品设计和菜单改革上下手,从人们习惯的点菜看分量、看价格,到看营养、看需求,来改变人们的用餐习惯。“现代人已不缺食物,更在乎吃得营养健康。如果可以通过膳食管理,根据消费者身体情况提供合理膳食建议,让消费者及时调整就餐计划,大家就会更科学地践行‘光盘行动’。”赵海军表示,从“光盘行动”推行至今遇到的问题来看,“光盘行动”不能光靠政府宣传和“顾客自觉”,从前厅到后厨,从采购到烹饪,餐饮行业也要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赵海军表示,目前,山西美食精英联盟里的很多餐饮业主,已在研究开发一些新派山西菜,这些菜以精美摆盘、独到设计、菜品有机为特色,且营养搭配,分量少但质量高。希望未来饭店的菜谱上,不再有只追求量多份足的传统菜,而是多一些营养及科学的菜系。
■行动
我省发出“反对餐饮浪费”倡议
山西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人们的餐饮理念得到了极大的改变,那种比阔气、讲排场的餐饮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一定要将“光盘行动”持续下去,推动餐饮节约理念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引导全社会崇尚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
据介绍,目前山西各地商务部门、文明办已根据当地情况相继出台了工作方案或指导意见。山西省饭店业商会、太原市烹饪餐饮业协会等单位也纷纷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倡议书。
山西省饭店业商会在倡议书中号召广大餐饮企业合理调整菜品数量、分量,推广分餐制,主动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引导消费者科学文明就餐,余餐主动打包,使“珍惜食品、剩余打包、杜绝浪费”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据了解,从8月起,省商务厅、省文明办将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对那些陋习不改,依旧讲排场、比阔气,造成餐饮浪费严重的单位和个人,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批评曝光,形成强大舆论压力,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