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果是海南的象征,海南的椰果产业也是当地的主打产业,而海南的椰果业如同坐过山车一样,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从顶峰到低谷的过程,由鼎盛时期的近百家生产企业降至目前的30多家。
海南省椰果产业协会负责人曾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海南椰果市场从今年开始到明年基本上是“剩者为王”,如何熬过市场严冬成为海南椰果近七成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业界专家认为,如果海南椰果市场再迎不来阳光,两三年后海南椰果产业将不复存在。
一度风光无限
椰果又称椰纤果,是秀的膳食纤维之一,是用椰子水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胶凝状纤维物质。作为一种低热值的纤维食品,椰果可制成具有调节胃肠功能、辅助降低血脂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在医药、造纸、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成果。因此,椰果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生产椰果需要采用鲜椰子水作为原料,因此椰果产业也成为盛产椰子的海南优势产业。”曾建军说,市场上至少有四五十种饮料、食品和面膜是用椰果做成的。其中,大家熟悉的果冻、珍珠奶茶、果粒酸奶等饮品中的果肉原料很大一部分来自椰果。
由于市场前景看好,早在1996年椰果就成为海南食品产业链上的一员,鼎盛时期全省的椰果制品厂发展到80多家,年产量16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食品产业,与国内外多家食品企业均有合作。
越南椰果来袭
“目前,这个优势产业却有七成企业面临销量锐减,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曾建军告诉记者,从2007年起大量低价越南椰果流入我国,对海南的椰果市场造成冲击。
据海南省海关和商检部门统计,去年以来,通过海口报关进口的越南压缩椰果干就有5000多吨,按1∶10的比例,相当于进口椰果5万多吨。
据了解,越南椰果片(复水后)每吨700~850元包运到厂,比海南椰果片的成本价还低。如此大量、低价的越南椰果流入海南市场,使本来就属于食品原料初级加工业的椰果业在夹缝中生存,利润率仅在5%到10%之间。
同时,来自越南的低价椰果产品还流向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一份来自海南省椰果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由于受越南低价椰果的冲击,海南椰果年产量由去年的16万吨降至目前的7万吨,椰果积压严重,库存量近2万吨。
“产品卖不出去,即使贱价亏本卖出也不能及时回笼资金,七成企业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该工作人员说。
质量问题掣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造成海南椰果滞销的另一原因是近年屡遭曝光的质量问题。
椰果是海南的特色产业,2004年有关部门对不符合生产标准的小工厂、小作坊进行披露、整顿,成立了椰果产业协会,强化行业监管自律。此外,农业部有关椰果质量标准的制定,规范了相关生产加工企业。
“近年越南低价产品的竞争和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一些中小企业及经销商为打价格战,违规操作降低生产成本,影响了质量和口碑。”曾建军说。
曾建军告诉记者,原材料涨幅达15%~20%。就拿生产椰果必须使用的食品级烧碱和冰醋酸来说,近年来,食品级烧碱的价格一涨再涨,现在每吨高达6000多元,而每吨工业级的烧碱市场价为3000多元,同时,食品级冰醋酸和工业级冰醋酸的差价也在每吨1000元左右。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一些生产企业铤而走险,使用非食品级的加工助剂。
作为海南的特色优势产业,椰果业该如何发展呢?海南省农业厅的有关负责人认为,要在严抓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制定椰果市场保护政策,防止行业整体性倒闭。他呼吁主管部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如制定保护价,对重点产区、重点企业实行专项扶持,鼓励企业收购国内椰果,对承担定向加工任务和收购任务的重点企业给予价格补贴等。
“打造椰果品牌,使之成为海南的新名片。”该负责人建议,海南椰果产业要统一打造品牌,统一进行标准化管理,建设生态、环保且具有热带风情的椰果工业园,引进深加工的大客户,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